劉興旭度過了人生最難過的9天。216個小時,她經歷了丈夫重傷、宣告不治、器官捐獻和守護靈堂。對著丈夫的遺像,劉興旭輕輕地說:“我同意把你的器官捐出去,這樣,你也還活著,對嗎?”劉興旭壓抑的哭泣聲中,哀樂奏響。她的丈夫陳孟,是我省第二例人體器官捐獻成功者。
妻子拉住丈夫的手,哭喊著:“陳孟,再見。陳孟,再見!”
醫(yī)生們向無私奉獻的捐獻者鞠躬。
農民意外重傷妻子獲知捐獻器官
陳孟是遵義市鳳岡縣蜂巖鎮(zhèn)人士,10月24日,他幫人搭建鋼架棚時不慎高空墜落,后立刻被送到鳳岡縣人民醫(yī)院。
醫(yī)生積極搶救,動了兩次手術,但陳孟因為傷勢太重腦死亡,已經沒有救活的希望。
“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嗎?一丁點可能性都沒有嗎?”陳孟的妻子劉興旭顫抖著看向醫(yī)生,期盼著對方能給她一個希望,但是,只得到了遺憾的搖頭。
醫(yī)生告訴劉興旭,病人只能依靠呼吸機和藥物維持生命體征時,拔掉,就什么都沒有了。
他希望家屬能做好心理準備,同時還透露了一個信息,關于愛與生命傳承的信息——器官捐獻。
同意器官捐獻“代表我沒放棄他”
4天前,劉興旭主動找到醫(yī)生,她面色黯淡、嘴唇發(fā)白、發(fā)絲紊亂、眼神卻是前所未有的堅定:“我同意捐獻。”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做出之前,劉興旭曾經坐在陳孟面前哭:“你說一句話應聲啊,你說句話,我知道你還活著。”沒有回應,陳孟醒不過來了,靠著呼吸機,可以一直睡,一直到永遠。
她擦干眼淚,決定將陳孟的器官捐獻出去,此舉也得到了家人同意。“把他的器官移在別人身上,我知道那是生命的延續(xù),這也代表了,我心里從沒有放棄他。”
紅會和醫(yī)生向生命致敬 捐出兩腎一肝救活別人
10月31日晚,OPO組織(由專家組成立的器官獲取組織)判定捐獻者已經腦死亡,體內的肝、腎皆達到捐獻條件,可以實施手術。
11月1日上午,在鳳岡縣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病房,遵義市紅會的器官捐獻協調員羅福軍和相關人士對捐獻者獻上一束鮮花,三鞠躬以示尊重。手術醫(yī)生在手術前,也舉行了簡單而莊嚴的遺體告別儀式,向生命致敬,向無私奉獻的捐獻者鞠躬。
當手術床即將運走時,劉興旭情緒崩潰,她死死拉住丈夫的手,哭喊著:“陳孟,再見。陳孟,再見!”
隨后開展的器官取出手術,專家取出了兩腎一肝,并再次對遺體默哀。
妻子眼中的丈夫:他是多好的一個人
電話采訪劉興旭時她在靈堂,電話里傳來沉重的哀樂聲,她的聲音又干又澀,已是許久未合眼。
兩個人結婚10多年,共同撫養(yǎng)三個孩子,最大的11歲,最小的8個月。在劉興旭眼中,老公性格好,為人隨和,孝順父母,特別會關心人,盡管家庭不富裕,但是很和睦,她一直很幸福。
“他太年輕了,才37歲,說走就走了,還想和他過一輩子。”電話里,傳來一聲嘆息。(劉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