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群中,吸煙、肥胖、重口味和不愛運動是共性
氣溫驟降,貴陽“腦中風”的發(fā)生率直線上升,各個醫(yī)療急救部門一周內接診超過10名患者,比夏季高出近兩倍。專家認為,“腦中風”已有年輕化趨勢,三四十歲人群已成為發(fā)病“后備軍”。據悉,省醫(yī)近幾年接診“腦中風”患者年齡最小的15歲,有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屬“腦中風”高發(fā)人群。
患“腦中風”高危者多為三四十歲人群
“腦中風”,是大腦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堵塞造成的大腦缺血、缺氧。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出血性“腦中風”俗稱“腦出血”或“腦溢血”,多表現(xiàn)為劇烈頭痛、嘔吐甚至昏迷不醒等癥狀;缺血性“腦中風”又叫“腦梗塞”或“腦栓塞”。
根據省醫(yī)神經內科參加國家衛(wèi)計委抽樣調查,6000名45歲以上人群中,有1300人是患“腦中風”高危人群,他們普遍存在“三高”、吸煙、熬夜、肥胖、口味偏重偏咸、不愛運動等共性。這與省醫(yī)神經內科病房收治的中青年患者特性相似。“老年人還是‘腦中風’發(fā)病的主要人群,但三四十歲人群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成為明顯的‘后備軍’”。
今年,省醫(yī)收治的“腦中風”患者里,最小的是一個15歲的“莽娃兒”,體重一百六七十斤。省醫(yī)神經內科主任李玫表示,10多歲的少年發(fā)病雖然只是個例,但現(xiàn)在青少年肥胖、超重、患高血壓的越來越多,家長應引起重視。
4.5小時黃金救援期或可恢復腦功能
李主任告訴記者,對于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是降低患者致殘率和死亡率最有效手段。“它可使血管內血栓溶解,血管再通,從而挽救缺血的腦組織,恢復腦功能。”然而,溶栓治療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急性腦梗塞靜脈溶栓時間窗為4.5小時,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再進行靜脈溶栓,患者腦組織已缺血壞死,出現(xiàn)不可逆損害,且出血的風險明顯增高。
省醫(yī)于2013年成為國家衛(wèi)計委指定“腦中風”篩查與防治基地醫(yī)院,通過篩查高危因素,達到早期干預,避免出現(xiàn)不可逆損傷。但是開設1年多以來,篩查門診卻寥寥數(shù)人,院方發(fā)現(xiàn)市民對于主動篩查并不重視,“每周二、四的門診,主動來篩查的只有五六人。”李主任說。
一年僅300余人主動就診,遠不及發(fā)病率。而“腦中風”一旦發(fā)病,其死亡率是所有疾病中最高的。因此,李主任提醒,根據國家衛(wèi)計委制定的“腦中風”8大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房顫(心房顫動、心律失常)、吸煙、肥胖或超重、缺乏體育鍛煉和腦中風家族史,一旦有3個或以上,即可被認為是“腦中風”的高危人群;有2個或以上的為中危人群,應該及時就診干預,避免發(fā)病。(彭俊寧 劉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