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學生,歡迎進入“E學校”
“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www.qjzyk.cn)昨日啟動試運行,這意味著今后我省各校師生、家長將逐步實現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課件制作、預習復習、課外拓展、作業輔導、家校互動……等等一系列和教育有關的問題,注冊登錄后用戶都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得到高效系統地解決。
語文課本能讀 音樂課本會唱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啟動儀式現場,只見操作員用一只小筆在大屏幕上輕輕一點,這篇小學語文課文立刻變成了有聲讀物,一個富有感情的女聲開始用標準普通話朗誦起課文來。“不光語文課文能朗讀,英語也可以,音樂課本甚至可以演唱。”操作員一邊演示一邊解釋說,像化學講解原子結構這類比較抽象的概念時,老師只需要輕點一下屏幕就會彈出一個動畫片,形象逼真地為學生直觀演示原子結構構成。
“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運營商之一、貴州移動分平臺工作人員苗磊告訴記者,教師通過注冊個人賬號和密碼登錄后,在網上建立虛擬的“E學校”,建立班級空間,管理現實中的實體班級學生和家長,布置作業、難點重點知識點解答等,都將在網上實現。
“這個平臺不光只為老師服務,針對學生和家長同樣開設了專門的空間。”省電化教育館館長崔華介紹說,學生同步的預習、課后的復習、課外拓展;家長的作業輔導、測試反饋、家校互動等等一系列和教育有關的問題,在用戶注冊登錄該平臺后都能獲得海量的專業資源以及一對一的網絡專家解答。三個分平臺
提供海量教育教學資源
崔華說,“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由省教育廳采取“政企合作”的模式,與中國聯通貴州公司、中國移動貴州公司、中國電信貴州公司共同搭建而成,平臺通過整合海量優質教育資源,利用網絡技術,實現資源的開放共享。
“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包括移動、聯通、電信三個分平臺,其中,聯通分平臺資源量覆蓋小、初、高34個學科,240個不同版本的教輔教材,下設課前預習、測評提升等多個欄目;移動分平臺包含200萬優質電子課件,全面覆蓋25家出版社,貴州小、中、高全學科電子課本也涵蓋其中,并具有英語朗讀、實施記錄授課過程等多項功能;而電信分平臺資源也覆蓋中小學各學年人教版、蘇教版等60余個版本,并同步細化到教材章節,同時具備視頻考勤、微課堂等多個板塊。同時,“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還與國家教育資源平臺鏈接,為用戶提供更為豐富、優質的教育資源。
目前,“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處于試運行狀態,試用期為3個月。全省各聯通、移動、電信用戶均可利用手機注冊為平臺用戶。
把老師從課件開發中解脫出來
據悉,在國家教育部去年評選的“全國百所數字化校園示范校”中,我省有六所學校獲評示范校,它們分別是貴陽六中、貴陽十八中、遵義育才小學、仁懷一中、都勻六中、六盤水市實驗小學。數字化到底會給學校帶來多大的改變呢?“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建成對于我省的教育又有何意義呢?昨日記者專門采訪了我省這部分率先嘗試數字化的學校的相關負責人。
“老師應該是課件的使用者,而不是開發者。”
貴陽十八中信息老師吳啟新表示,現在很多學校在推進數字化教學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就是課件開發問題,對于大多數非信息專業的老師而言每次做一個簡單的教學PPT至少需要2到3小時,如果同時帶兩個班級以上的老師,因為每個班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同一個PPT還不一定能適用于其他班級,這就會導致老師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到課件開發上。
但“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開通,海量教育教學資源的提供,能把老師從過去的課件開發者的身份中解脫出來。老師只需要從海量的教育教學資源中挑選最適合自己班級教學的資源進行排列組合,便能高效、輕松地完成教學,而且其效果可能還會遠遠勝過自己開發的課件。(申紅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