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科學技術廳(省知識產權局)廳長(局長)陳堅見證了今年貴州省機構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在今年的改革中,省科技廳掛省知識產權局牌子,不再保留省知識產權局,其職責劃入省科技廳。“改革后,我們的資源配置更加優化,統籌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力度明顯加大,工作運轉更加高效,整合效果開始顯現。”
今年以來,貴州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扎實推進機構改革工作。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科學擬制方案、精心組織實施,政府職能轉變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機構改革工作圓滿完成。
“這次改革主要有三項任務,一是轉變政府職能;二是深化政府機構改革;三是嚴控人員編制。”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柳曉東說。
服務做“加法”審批做“減法”
效能建設成效凸顯
“今年以來,我省把政府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把簡政放權作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當頭炮’,省政府專門出臺《關于當前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推進改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改革成效逐步凸顯。”柳曉東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大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行政許可事項減少到314項,非行政許可事項減少到30項,省級考核評比達標表彰減少到38項。向貴安新區、貴陽綜合保稅區下放行政管理事項96項。同時工商登記制度和年度檢驗驗照制度改革工作也順利推進。截至10月底,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24.3萬戶,同比增長21%;注冊資本(金)3296億元,同比增長74%。
在科學界定政府職能方面我省也邁出了新步伐。著力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減少了對微觀經濟事務的管理,激發企業投資主體活力。著力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大力推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改革,公益慈善類等5類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穩步推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著力處理好政府層級間的關系,積極穩妥推進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賦予試點縣(市)享有地級市的經濟社會文化管理權限;開展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依法賦予114個試點鄉鎮192項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從“一個都不能少”到“該少就得少”
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的機構改革,最終目的是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破解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我省與國務院機構改革相銜接,整合衛生和計生、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民族事務與宗教管理等機構和職責。改革后,省政府設置工作部門39個、部門管理機構3個,機構個數減少了5個。同時大力推進部門內設機構綜合設置,對職責調整、職能萎縮、設置分散的內設機構進行撤并整合,對工作任務增加、確需設置的予以新設,共優化整合部門內設機構103個。
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系也是本次改革的重點。柳曉東說:“我們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加強省政府部門發展規劃制定、經濟發展趨勢研判等32項職責;推進政府部門職能轉變,進一步取消、整合、下放部門職責56項。堅持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負責的原則,對確需多個部門管理的事項,明確職責分工,分清主辦和協辦的關系,建立健全協調配合機制。理順相關職責關系12項,劃轉部門職責16項,建立完善工作機制5個。”
此外,相關領域改革得到統籌推進。今年我省完成了全省事業單位分類工作,順利完成工商質監管理體制調整,大力推進市場監管體系改革,進一步落實市縣政府市場監管責任。推進食藥監管體制調整,基本搭建起食品藥品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場監管體系。
盤活存量實現效益最大化
編制管理措施成效顯
嚴格機構編制管理的目標是實現編制使用效益最大化。柳曉東說:“今年我們通過扎實做好控編減編和機構編制核查等工作,認真落實中央本屆政府任期內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的要求,并及時處理了‘吃空餉’人員和‘空殼’機構。”
注重創新機構編制管理,“嚴控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增減平衡”。加強了事關中心、全局工作和重大民生保障方面的機構編制,撤并整合了服務中心、培訓中心等事業單位并收回編制,控編減編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記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加大了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力度,對部門干預下級機構編制事項、違規設立機構等進行了糾正,嚴肅了機構編制紀律,有效地維護了機構編制管理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許邵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