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巴又漲價了!”“新鹽巴是綠色的,貴且味道淡。”最近,名城鎮遠的居民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鹽巴。因為鎮遠縣所有的小賣部賣的都是添加了螺旋藻的加碘食鹽,要2.5元一包。
鎮遠各小賣部出售的均是“綠鹽”
從0.8元到1.2元,從1.2元到1.5元;從500克到350克,從白鹽到“綠鹽”,短短6年,食鹽漲幅高達184%。而漲價的理由是:換包裝,添加其它元素。
食鹽是人民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與空氣、陽光和水一樣重要。我們原先食用的鹽是沒有碘的,因為一些地方碘的缺乏,造成“大脖子病”普遍發生,國家于是利用食鹽的必須性,通過《食鹽專營辦法》規定食鹽中必須加碘銷售,預防和控制“大脖子病”的發生。換句話說,我國規定的基礎性食鹽就是自然鹽+碘,鹽業部門必須保證基礎性食鹽的正常銷售。什么加螺旋藻、加鈣、加鋅,只是鹽業公司開發的新品種,是一種補充品,而非基礎性食用鹽。而這些新品種鹽,都沒有經過權威部門鑒定保證其添加的元素對人體是有營養效果的。
鎮遠各家庭用的也基本是“綠鹽”
但如今,鹽業部門利用其專營和監管合二為一的特性,停止利潤不夠高的基礎性食用鹽銷售,專賣暴利的新品種鹽,這讓人不禁擔心:這食鹽以后里面要加個肽、加個苷、加個膠原蛋白什么的,以基礎性食鹽銷售,賣個四、五十元一包,群眾是不是依然要照常買單?
回顧歷史,當官鹽昂貴,私鹽必然泛濫。因鹽而發生的大規模暴亂,會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發生嗎? (龍冠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