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受助對象中,還有一位特殊人物,她就是從江縣加勉鄉污俄村的潘老友,今年74 歲。
“去年6月份,我們進村走訪,發現了她,這位老人家是苦命人。”王迎輝說,她的兒子已去世,兒媳外嫁,現在與兩位不到6歲的孫女相依為命。
老人的情況特殊,王迎輝和他的愛心網友決定以集體的名義資助她,每月給她提供300元的生活補貼,還不定期給她送米送油送豬肉。
王迎輝和他的網友們做好事不圖回報,但是,“感恩事件”卻經常上演,幾天前,網友葉子也收到了一個小包裹,她打開看時,滿心歡喜,這是她的資助對象梁杯寄來的千層底布鞋。
梁杯是從江貫洞中學9年級的學生, 家庭貧困。得到葉子資助后,他和母親心存感激。但拿不出好東西相送,梁母便為葉子趕制了千層底布鞋,表達感激之情。
王迎輝在整理物品
到目前為止,王迎輝的愛心活動已經持續了三年之久。現在,這項工作已經成為了他的一門“必修課”。
為了做得更好,去年底,他大膽作出決定,到凱里去做生意。說干就干,王迎輝在凱里韶山南路上租了一間鋪面,開了一家創意工坊,目前,已開業。
“我在凱里做生意,除了想賺錢,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建立愛心聯絡點。”王迎輝說,這樣他可以長時間呆在凱里,看望受資助的孩子和接收、發放網友捐助的物品。同時搜集信息,擴大資助面。
記者在王迎輝的工坊采訪時,發現工坊內的空地上擺放了很多從外地寄來的物品,其中有書包、衣服,還有書本。“看,我的創意工坊發揮作用了。”王迎輝說。(劉宇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