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月20日師農歷正月初二,一場古老的婚俗“鼓樓搶雞”在從江縣貫洞鎮干團侗寨上演。
據介紹,干團侗家人的鼓樓搶雞始于清代乾隆年間,那時候這里的侗家人盛行所謂“親上加親”的姑表親習俗,造成許多有情人不能成眷屬,但是嚴厲的寨規無人敢去觸犯。
干團村的鼓樓搶雞曾獲得貴州省第三屆少數民族運動會金獎
后來有一對自由戀愛的侗族年輕男女巧妙利用當地“鼓樓議事”這一最具權威的侗家古規,委托“寨佬”在議事中廢除姑表親這一陋習,以“鼓樓搶雞”的方式讓未婚女性決定自己的婚姻。
鼓樓搶雞活動中的待嫁女
這一提議得到“寨佬”的同意,大家確定將鼓樓搶雞的日子定在農歷正月初二。活動的規則是,鼓樓搶雞的這天,待嫁的姑娘挑著一頭掛有雞鴨一頭掛有五彩糯米飯的擔子,在鼓樓坪上讓表兄組織的搶雞隊伍與姑娘心上人組成的另一支搶雞隊伍開展搶雞活動,所有參加搶雞的成員只準用嘴咬不許用手搶,誰咬到雞頭姑娘就跟誰過一輩子。
激烈的爭搶
自然,待嫁的姑娘會極力配合心上人的搶雞隊伍搶到雞頭,在眾鄉親的見證下找到自己美滿幸福的婚姻。而兩支搶親隊伍也在眾目睽睽下握手言和,設宴共祝姑娘與她的心上人相愛一生。
氣氛熱烈的鼓樓搶雞現場
從此,干團侗家人的鼓樓搶雞便年年沿襲下來,并演化成當地侗家人最隆重的喜慶年俗。如今,鼓樓搶雞活動已被開發成為了旅游展示項目,為遠道而來的游客展示,在我省舉辦的第三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中,干團村的鼓樓搶雞作為參賽運動項目還得過獎。
搶雞的年輕男子在待嫁女臉上涂上記號
“侗家每個臨嫁女,正月初二要搶雞。誰得雞頭跟誰走,父母不得再強留。”這就是干團侗家人鼓樓搶雞婚俗的真實寫照。(梁雨 周志軍)
挑著雞鴨準備上場的待嫁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