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黎平縣國家征地安置戶失地農民婦女賀承美、易冬梅自主創業,以國家地理標志香禾糯為食材研發生產的“花嫂”手工粽子,成為市場搶手貨,遠銷省內外。
據悉,出生在雙江侗寨的賀承美女士,自幼跟著奶奶、母親學包粽子,對侗家粽子有著獨特的研究,現在她和易冬梅創辦的天天佳食品公司,已經吸納來自水口、肇興、德鳳街道等六個鄉鎮8戶貧困戶14人在這里長期就業,每天每人計件包手工粽子,每天收入工錢在200元以上。通過賀承美、易冬梅心傳口授,在這里打工的婦女姐妹們,包粽子手工技術提高很快,如從肇興鎮肇興村6組搬進城的侗族婦女陸慶英每天包粽子在500個以上,每個包粽子的手工費0.5元,她每天收入在250元以上。
目前,這里生產的手工粽子用香禾糯為原料,堿灰用香禾糯的禾桿草燒制,用箬葉包捆綁粽子用禾稈草,配料用當地喂養的生產黑毛豬肉、綠殼鴨蛋、紅豆、板粟、錐粟子等,根據顧客的口味還生產養生的棗仁粽子,具有香氣可口,地方風味很濃,遠在他鄉的游子,吃到了這個粽子就聞到了家鄉的味道,記住了鄉愁。
還有幾天就是傳統的端午佳節了,賀承美、易冬梅等14名侗家婦女加工的手工粽子也進入了熱銷期。昨天,筆者在位于林化小區的天天佳公司粽子手工作坊場采訪時發現,每天銷售的糯米箬葉制作的粽子都在5000個以上,讓消費者來購買中,享受實惠,親眼目睹傳統包粽子,體驗民俗文化。(陸書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