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興仁鎮擺泥村,幫扶單位以資金入股村級產業發展,為群眾產業樹標立榜。目前,已有95戶群眾通過土地入股形式發展1000多畝藍莓,不僅充分發揮了閑置土地價值,還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更是為群眾引進了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技術,為群眾自主創業奠定了基礎。村民余明葉說:“過去我們每年都得外出打工,沒有時間看孩子,現在村里產業環境好了,我們可以土地和勞力入股發展,不再擔心沒事做,收入也有了保障,真是感謝幫扶單位”。
在興仁鎮城江村,幫扶單位以資金和技術入股,不斷壯大村里的西瓜產業。過去群眾自發種西瓜,技術掌握了不少,但由于市場變化多端,小打小鬧的散戶種植因為抗風險能力較弱,加之缺少資金和科學管理,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竟爭中逐漸淘汰。為拯救這個曾經的輝煌產業,幫扶單位拿出資金和技術,引導村里組建合作社,并積極拓展銷路,幫助群眾把產業做大做強。村民蒙興祥說:“過去大家種西瓜都怕銷不出去,現在有了幫扶單位入股支持,我們只負責出勞力,他們負責技術指導和拓展銷路,不僅風險小了,收入還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是太好了”。
在南皋鄉九門村,駐村干部引入經濟作物黃秋葵,村民以土地入股共同發展。目前,黃秋葵的試驗面積10余畝,年收入超過10萬元,為群眾創業樹立了好榜樣,許多群眾都紛紛前來參觀學習,為村級產業發展示了范,壯了膽。村民莫志群說:“過去駐村干部天天來動員我們發展產業,可是我們一來沒有錢,二來沒有技術、沒有經驗,所以不敢發展,現在看到駐村干部種的黃秋葵收效很好,我們大家發展產業的熱情很高長,再也不用駐村干部天天來宣傳了”。(羅振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