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們的好老師
2013年11月,李洪飛響應縣委關于鼓勵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年輕黨員干部參加村(居)黨組織換屆選舉的號召,主動請纓參加龍泉鎮天星橋村支部的換屆選舉,成功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一轉眼,李洪飛在村里工作已是兩年,村民們都非常熟悉這位女干部,有稱她 “小李”、“李姐”的,也有稱“李支書”的,而村里的婦女們都親切地喊她“李姨媽”。
在農村,婦女的文化程度都普遍較低,尤其是苗族村寨的天星橋村更是如此。從農村走出來的李洪飛對此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到村后,她決心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婦女們提高文化和科技水平。
2014年3月,李洪飛主動與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聯系,在天星橋村開辦了一期為期6個月的農村婦女知識培訓班。由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提供學習用具和書籍,她義務授課,采取星期一、三、五晚上集中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培訓。
培訓結束后,她仍然堅持不遺余力地組織婦女們繼續學習養雞、養豬等農技方面的致富知識。婦女們有什么不懂的也都喜歡問她,主動向她請教,約她學習。
村民們的清潔工
2013年,龍泉鎮天星橋村被列為縣里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李洪飛知道,當時天星橋村的狀況與 “美麗鄉村”的要求還相差甚遠。為改變這一狀況,李洪飛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燒”在了環境衛生上。
當時正值村兩委換屆期間,人心渙散,新班子沒有選出來,老班子一些同志又因可能不再擔任就不想干事,真正能來一起清理衛生的村干、組干、黨員也不多。李洪飛就自己帶頭,用掃把和火鉗一點一點地打掃和清理,開始有些村民不理解,甚至有些冷嘲熱諷:“李支書,你來村里當支書就只是打掃衛生嗎?”
凡事都有一個過程,我相信大家最終會理解我的。”李洪飛并不在意他人的說法,她還是一如既往的帶頭打掃衛生,同時挨家挨戶去動員,給大家講解建設優美壞境,建設美好家園的重要意義,讓大家參與“五戶聯保”,并協調縣殘聯、龍泉鎮政府等部門支持經費用于垃圾清運。
真情,感動了群眾,服務,迎來了民心。漸漸地,村民們的衛生意識逐步得到增強,自覺參與公共衛生打掃的村民也越來越多,村里的面貌煥然一新。在2014年度全縣“五戶聯保”考核工作中,天星橋村獲得一等獎。
致富路上的好幫手
“駐村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如何讓群眾走上致富道路,過上好生活。” 李洪飛覺得這是一副不輕的擔子。
為了充分發揮天星橋村養雞專業合作社的作用,今年,李洪飛發動村民修建雞舍,擴大規模。她跑到上級相關部門,協調到20000羽仔雞,將這些仔雞分發給梁浩英、王國科、吳安輝等17戶農戶,根據農戶的具體情況,每戶發放600—1500羽不等,李洪飛希望這些“金種子”能夠給群眾下來更多的“金蛋”。同時,鼓勵村民自主創業,發展多種經營。目前,該村栽有有枇杷樹200畝、櫻桃樹150畝、楊梅樹170畝、葡萄120畝,建有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2個,養殖大戶23戶。
“村里的工作千頭萬緒。幾乎每月都走遍所有農戶一次。” 全村598戶,除了出外打工的以外,每個戶主李洪飛都能夠叫出名字,家庭情況她都了如指掌。村前寨后,無時不見她的蹤影,田邊地角,無處不留下她的足跡。
兩年來,李洪飛協調各部門幫扶天星橋村資金18萬元,建成藍球場2個,通組公路1500米,步道硬化1850米,垃圾池5個,水溝維修400米,農戶電改120戶,旱廁改造40個,為9個自然寨分別配備了消防機動泵、水槍、水帶、油鋸等消防設備。
“盡管忙,盡管累,但我好像還沒有做出什么。”也許,是有一份牽掛,也許,是那份執著,李洪飛還在不停地努力。
第一書記心語:
作為一名村支書、“第一書記”、一名新時代的駐村干部,必須要帶好班子、團結班子,學會與群眾打交道的方式和方法,時刻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 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親人,時刻保持著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服務基層、服務群眾。
留守兒童檔案:
吳幫琪:12歲,羊甲小學六年級學生,品學兼優,父親早世,母親改嫁,隨爺爺生活,爺爺今年82歲且多病,無收入來源,僅靠低保維持生活,生活貧困,在學校住宿。(龍永軍 王貴學)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