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丹寨縣圍繞“建設、發展”工作思路,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利用“美麗鄉村”的建設成果撬動“美麗經濟”。
丹寨縣緊盯特色手工特色產業村寨,整合財政、農業、水利、交通等部門資金建設“美麗鄉村”,財政獎補“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該縣集中財政、農業、水利、交通、住建等部門資金1741.73萬元在鳥籠之鄉——龍泉鎮卡拉村建設“美麗鄉村”,先后完成入村干道硬化、村內美化綠化、路燈安裝等設施建設,完成建設第一批集中生豬飼養圈舍、第一批31棟房屋風貌改造、11戶農家樂提升改造和建成荷花池一個。并在卡拉村率先安裝大功率 “wifi”設備,支持該村發展“電商”服務,鳥籠通過“wifi”實現“電商”線上線下銷售。鳥籠為村民年凈攬金650余萬元。
圍繞公路沿線村寨建設“美麗鄉村”示范項目,先后投入“美麗鄉村”獎補資金8051.82萬元,先后硬化通組公路167060米、步道 170171米,硬化庭院2376戶,建成排污溝24200米、灌溉水溝1236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838盞、果皮箱1016個,建成消防池19個、公廁14個、寨門14個、文化活動場所21個、休閑涼亭36個、民族文化長廊8個。如丹寨縣龍泉鎮展良村是321國道穿村過境村寨,在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引導農戶種植脫毒馬鈴薯128畝、仙草52畝、大棚蔬菜30個15畝,相繼建立望甕蔬菜、治剛馬鈴薯、勝發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近200 戶,建成蛋雞養殖場2個,養殖戶月均收入30000元。“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了事半功倍,項目使農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村寨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非遺”文化“名片”,做好鄉村休閑旅游的文章,南皋鄉石橋村古法造紙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丹寨縣整合了各項資金3400萬余元建設石橋村“美麗鄉村”,建成古紙文化體驗園、苗族風雨橋、非遺文化長廊、民族商品展館等建筑,投入民族發展資金15萬元,完成了石橋黔山古法造紙專業合作社產品生產線擴建項目和80平方米的民族文化活動室建設項目,形成吃、住、游、體驗“一條龍”的“農家樂”服務,“美麗鄉村”衍生開發“彩紙、蠟染”等一系列旅游商品,延伸了產業鏈。僅造紙一項收入就達到數百萬元。“美麗鄉村”成效凸顯,石橋村先后獲得了 “古法造紙藝術文化之鄉”、“貴州30個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等榮譽稱號。該村年接待中外游客5.3萬人以上,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70.94萬元。(丹寨縣文明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