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才,你開田做什么?”“開干了我好筑田埂,打算明年養魚。”“這個好,這個得好好搞咧。”這是10月22日,在劍河縣塘邊村,村支書袁仁遠與3組村民楊通才在田間里聊天時的情景。
袁仁遠說,楊通才這想法好,得好好支持,要是在以前,還真不能指望這田養魚。楊通才的田所在的這一片梯田共有70多畝,每年都眼巴巴地看著寨腳偌大的雷打塘而任田鬧旱災。今年終于修通了1000多米的溝渠,硬是把深山里白白流走的水“拉”了過來,從此這70畝田再也不愁旱災來臨了。
正在修建的溝渠(唐文軍 攝)
而在久仰鄉巫溜村,該鄉水利站站長楊濤正在和施工隊一起組織隊伍進場。據楊濤說,這里即將實施的是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該村有5公里,預計明年3月完工。
筆者在劍河縣農業局了解到,全縣共有農田近11萬畝,其中約20%左右的農田屬于“望天干”,40%的農田屬于“遠水難救近田”,其余的基本上吃上個世紀大集體時代打下來的老底子,但近幾年來,這些老溝渠都得到了及時的修復和重建。
“由于中央加大了對西部,特別是貴州的扶持力度,農田水利建設也逐步跟上了。”劍河縣水務局局長彭文心說。近四年來,全縣主要實施的農田水利項目有18個,投入建設資金1.4億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7.5142萬畝。這些項目為2013-2015年度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和土地整治等項目。
而重點縣項目的內容為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小塘壩、水池、小型堰閘、小型灌排泵站等工程,重點解決農民生活、生產最迫切需要解決的農田水利問題。單2014年,這一項目就新建干渠21條47.27千米,田間渠道總長27.45千米,整治山塘1座,總共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429萬畝。這些項目還于10月20日通過了省級考核,并得到了省考核組的高度評價。
“由于農村整體基礎實施都在逐步改善,農田水利的建設也得到快速推進,農田水利工程早完工,農民就就早一天受惠,我們在與時間賽跑。”彭文心說,2015年的農田水利建設任務依然繁重,要在久仰、南哨、太擁等鄉鎮新建攔水堰32座,提灌站2座,渠道總長79.49千米,渠系建筑物便橋115座、閘閥井118座;蓄水池12座,敷設輸水管道總長23.7千米。(彭文貴 張金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