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李浩)9月11日,由錦屏縣委、錦屏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15首屆中國·錦屏文書文化節”新聞發布會在貴陽舉行。
發布會上,錦屏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劉明波對“2015首屆中國·錦屏文書文化節”相關活動進行介紹,他在介紹時說,開展此次活動的目的就是為深入挖掘錦屏歷史文化資源,彰顯地域民族風俗展示社會發展成就,擴大對外影響,提升錦屏美譽度,實際檢驗“旅游活縣”取得的成績。
隨后,錦屏縣政協副主席王明相等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新聞發布會由錦屏縣委常委、宣布部部長范烈梅主持。
據悉, “2015首屆中國·錦屏文書文化節”將于9月30日 至10月4日開展,屆時將進行錦屏文書特藏館開放活動、錦屏文書研討會、600年古風古韻的隆里古城花臉龍展演、神秘的北部侗族瑤白擺古節等文化活動,充分展示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的數十萬錦屏文書的精髓、內涵以及多姿多彩的錦屏民俗民間文化。
據了解,2010年3月,錦屏文書與《本草綱目》、敦煌寫經等一起入選國家第三批重點工程——“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成為貴州繼“貴州水書文獻”后的第二個國家級檔案文獻遺產。
延伸閱讀
“錦屏文書”指明、清至民國時期,以貴州省錦屏縣、黎平縣、天柱縣、劍河縣以及湖南省靖州縣、會同縣、洪江市等清水流域地區為中心的清水江流域各族群眾在500多年的林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大量契約、帳簿、鄉規民約等原始記錄。
誕生于封建時代商品經濟中的錦屏文書,在生態保護、民間糾紛調解、社會責任分擔等方面豎立了民間典范,是破解錦屏縣等清水江流域地區長期以來山長青、水常清 “社會基因密碼” 的“金鑰匙”,對當今的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和生態環境建設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