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五一過后,筆者來到黎平縣高屯高效農業產業示范園區,風和日麗,整個園區換上了綠裝,層層疊疊的茶帶上,枝頭吐蕊,茶農們高興地采摘春茶,村民們忙碌著春種,一派生機勃勃的繁忙景象。黎平堅守兩條底線,用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發展的戰略眼光,讓農戶們都看到了山地高效農業即將崛起的大好勢頭。
走特色綠色崛起之路,加快謀劃富民產業。黎平縣以天香谷農業產業園區、高屯高效農業示范園建設為載體,抓住“兩茶一藥” 即茶葉、油茶、中藥材三大農業主導產業這個“牛鼻子”不放,借勢對外開放,打造面向珠三角的綠色食品基地,春天的序曲正在奏響!
今年的茶比年好賣多了,價格也比往年高,品質好的每斤能賣到兩千多元,明前茶還供不應求呢!在高屯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的茶園里,筆者見到正在組織茶農采收清明茶的種茶大戶歐邦根,一談起今年的好收成,老歐就笑得合不攏嘴,跟隨老歐來到茶園的梯帶上,黎平白茶、龍井43號長勢良好,枝頭還在蕊放,一看就知道又是一個豐收年。
一年之計在于春,搶抓貴州內陸經濟與沿海經濟交融的“橋頭堡”優勢,借勢貴廣高鐵、廈蓉高速進入貴州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區的交通優勢,黎平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開放創新帶動轉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全力打造面向珠三角的綠色食品基地。入春以來,該縣高標準規劃和推進高屯高效農業產業園、東風林場林業園區、天香谷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在旅游“龍頭”的牽引下,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和定制農業。抓住“茶葉、油茶、中藥材、木竹、畜牧、優質米、果品、蔬菜”八大產業,整合資金做大做強“兩茶一藥”即茶葉、茶油和中藥材傳統優勢產業,重點培育“生態茶、生態醫藥、民族工藝、特色食品、生態產品”五大品牌。
截止今春,全縣共建成茶園面積達24.8萬畝,油茶基地面積10.5萬畝,中藥材6萬畝(其中茯苓被授予國家地理標識產品)、優質米20多萬畝,據黎平縣茶葉主管部門測算,今年該縣將產干茶10000噸,綜合產值8余億元,僅此一項,就可帶動6萬戶18萬人群眾增收4億元以上。此外,在“產業突破”工程的推動下,黎平縣侗鄉有米、侗鄉山茶油等多個特色品牌也已經逐漸形成,并打入全國市場,帶動農業產業轉型發展。
寫好高效農業這篇大文章,讓現代農業借勢突破。黎平縣以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為先導,編制項目,實施精準招商,今年第一季度,全縣共編制完成35個招商引資項目,項目涉及文化旅游、現代農業、康體養生、現代服務業、生態工業等五大產業,總投資額109.8億元,第一季度,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3.595億元,實現首季開門紅,推動高效農業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奏響現代高效農業的春天序曲,在“千帆競發,百爭舸流”的發展時代,黎平蹄疾步穩的推進“產業突破”工程,激活了當地自身所蘊藏的巨大生態能量,圍繞現代高效農業,抓產業、增收入,成為該縣參與區域競爭的王牌乃至底牌,為當地的產業“崛起”開辟了一條轉型升級的新路徑。(石光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