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黔東南首屆州級“鄉村好青年”評選活動日前揭曉,雷山縣郎德鎮楊柳村5組苗族青年余冬林、雷山縣達地水族鄉達地村同鳥組水族青年潘成龍2人榮獲“鄉村好青年”之“鄉村道德好青年”榮譽。
為深入推進農村青年思想引導工作,促進農村青年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踴躍投身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實踐,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青團黔東南州委于2014年7月至10月在全州開展了“踐行核心價值觀攜手共筑中國夢”尋找鄉村好青年活動,活動分“鄉村創富好青年”、“鄉村道德好青年”兩類。在州、縣、鄉三個層級各尋找和選樹10名“鄉村好青年”(每類5名,35周歲以下農村青年)。經各級團組織廣泛尋找、認真選樹、積極推報,并經共青團黔東南州委黨組研究,確定龍彥平等10名同志為黔東南首屆州級“鄉村好青年”,以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導作用、營造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進一步推動農村共青團各項工作扎實開展。
余冬林現為丹寨縣排調鎮排調第一小學教師。2014年3月20日,他不顧自身安危,飛身撲救即將被摩托車撞倒的兩名學生,使學生轉危為安,而他卻身負重傷。2014年4月26日,他見一名行為怪異疑是精神病患者手持兇器闖入校園,為保護學生,他以自己為人質換取學生安全,在被精神病人挾持期間,他機智勇敢拖延時間并積極配合學校保安開展制服,不料殊死搏斗期間身負重傷。2014年5月4日,他被排調一小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潘承龍現為達地水族鄉人民政府干部。潘成龍于2003年5月在他高考前夕去世,僅靠父親一人養活他兄弟姐妹四人以及供兩兄弟讀大學。2007年,他父親由于長期過度操勞不幸患病住院,正面臨就業考試的他毅然放棄考試,無怨無悔侍奉父親,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父親的病情才得以好轉。在父親身體轉好后,他選擇參加“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考試,回到離家最近的地方工作,以便照顧父親。結婚后,作為“雙女戶”的岳父、岳母身體也不好,他也主動承擔起贍養老人的重擔,無怨無悔。工作中,他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從沒有因贍養老人、照顧妻兒影響工作,工作成績突出,曾多次受到上級部門以及鄉黨委、政府表彰和獎勵,深受領導、同事和社會的好評。(余國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