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15年5月8日至18日,雷山縣格頭村和麻料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愛心使者李行亮、烏蘭圖雅,勵志少年和麻料村產業代表等赴廣西電視臺參加了大型公益節目“第一書記”的演播室現場錄制。
5月8日至11日,錄制的是雷山縣方祥鄉格頭村第一書記馬明國發展鄉村經濟,并依托鄉村經濟發展格頭村旅游的故事。節目當中愛心使者李行亮歌手和馬書記向現場的企業家和觀眾生動的講述了格頭村的銀球茶產業、黑毛豬養殖、青錢柳茶產業、天麻產業、酸湯魚美食等。
愛心使者烏蘭圖雅穿著麻料村的苗家盛裝隆重登場
參加格頭村拍攝的全家福
絢麗的民族文化,唯美的畫面,零污染的原生態環境讓在場的企業家無比羨慕,在場的企業家都爭相投資格頭村的農產品和旅游市場的開發,有趣的是,在場的企業家為爭奪格頭村資源,在拍攝現場出現了戲劇性的斗嘴,由于爭鋒激烈,使拍攝現場不得不暫停。最后在投資專家金先生的調解下,在場的企業家達成共贏口頭協議,一起開發格頭村,讓格頭村更快更早脫貧致富。
草原歌后烏蘭圖雅與麻料銀匠
歌手李行亮介紹雷山格頭村的地道酸湯魚
格頭村的拍攝,最讓企業家和觀眾感動和受教育的,是暖心資助環節。欄目組從格頭村請來了一位勤奮刻苦、孝順懂事、自立自強的苗家小楊姑娘。小楊的父親幾年前發生交通事故離開人間,把家里年邁的兩位80多歲的癡呆爺爺和患病奶奶丟給小楊的媽媽和小楊,而小楊的媽媽也是一位殘疾人。小楊的家的特殊情況并沒有就此結束,小楊爸爸離世后,小楊的媽媽改嫁了。這樣一家人的重擔壓在了小楊一人的身上。而改嫁后的小楊媽媽,幾個月后帶著新爸爸和媽媽一塊來照顧小楊家,這樣小楊的新爸和小楊媽媽就這樣兩個家庭來回照顧著。小楊一家的生活又開始出現了生機。小楊的故事讓現場的所有觀眾動容,幾乎所有的嘉賓和觀眾是擦著眼淚看完她們的勵志故事。
5月12日至18日,錄制的是雷山縣西江鎮麻料銀匠村第一書記王學陶帶領麻料銀匠創市場,發展鄉村旅游的故事。節目當中,愛心使者草原歌后烏蘭圖雅和王書記向現場的企業家和觀眾以現身說法的方式講述了麻料村的精湛銀飾鍛造技藝和銀飾產業如今面臨的傳承與發展問題。巧奪天工的銀飾品讓在場的企業家都爭相開發麻料村的電商市場。在場的企業家都紛紛表示,要加大麻料銀匠村的電商,讓游走的銀匠不在背井離鄉。
格頭村駐村第一書記馬明國介紹該村的降三高茶——青錢柳
雷山企業家唐俊平投資格頭村100萬元
麻料銀匠李玉昌介紹麻料村的精湛銀飾品
烏蘭圖雅介紹麻料銀匠村
麻料村除了介紹最美鄉村、最美物產外,還介紹了最美小孩。欄目組從麻料村請來了一位自立自強的苗家小李姑娘。小李的父親去年因病去世,而家里的母親90多度的駝背干不了重活,這樣讀小學六年級的小李擔起照顧全家的責任。小李姑娘的堅強,讓現場的所有嘉賓和觀眾感動,不斷給小李姑娘陣陣掌聲。
銀匠書記登場了
據悉,今年的3月29日至4月12日,廣西電視臺衛星頻道《第一書記》拍攝組分別在該縣格頭村和麻料村進行外景拍攝,雷山縣所拍攝的兩期節目《折騰書記》和《銀匠書記》將于六月份播出。(李雪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