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冬閑人不閑,忙著去賺錢。如今,貴州省雷山縣廣大農村,越來越多的農民徹底改變過去冬閑時節“貓冬”的習慣,結合當地特色產業,發揮自身優勢,各顯神通,紛紛投入到農副產品加工、設施蔬菜種植、畜禽養殖等多種經營中,該縣的“冬閑經濟”紅紅火火。
丹江鎮水電村村民莫應才抓住春節前豬肉市場需求增加、價格上漲的商機,引進了10余頭小肥豬,通過精心管理,發展喜人。目前,該鎮從事畜禽養殖的達1000多戶,存欄達10萬多只,經過“春節”前三四個月的精心喂養,短期育肥,春節前即可出欄,可實現純利潤300余萬元,成為當地農民冬閑增收的 “搖錢樹”。
丹江鎮水電村農婦金興珍則盯著自己一畝三分“閑田”不放手,搞起了特色蔬菜種植業,準備在年前賺一把。該縣方祥鄉、大塘鎮、達地水族鄉的一些農民秋收結束后,紛紛走進雷山縣城,有的搞起水果生意、有的到建筑工地打工,每天也能掙到100元左右,一冬下來也能收入5000多元。
冬閑季節使越來越多的人發揮自己的專長,有的販果販菜賣,有的為果樹剪枝,還有的到企業打短工,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據不完全統計,該縣有3萬多農民在冬閑時打拼,靠冬閑經濟,人均月純收入都在兩千元以上,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侯天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