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依托干部結對幫扶。凝聚力量深度幫扶,全鎮60名領導干部進行“一對一”幫扶,通過進村入戶、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與民交心談心,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計劃,確保幫扶困難群眾全面覆蓋、長期持續幫扶。目前,郎德鎮共有貧困戶853戶,干部結對幫扶752戶,228戶貧困戶已脫貧,實現領導干部真正成為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好班子、好領頭人。
二是依托種養產業發展。因地制宜,依托優勢資源,選準發展產業,確保產業鏈與農民受益相結合,大力培育生態種養產業,創立了獼猴桃4000畝、中藥材 1041.204畝、茶葉4082畝、草莓29畝、蔬菜70畝等種植基地,投入180.54萬元發展有石蛙、竹鼠、黑毛豬等家庭農場,帶動群眾創業致富。
三是依托傳統鄉村旅游。依托“休閑度假游+鄉村體驗游+文化體驗游”生態旅游鏈,采取“合作社+貧困農戶”的發展模式,總共投入2095萬元在報德、烏流、也改等5個村成立鄉村旅游合作社,扶持農戶1240戶,受益人數5173人。目前,全鎮開發鄉村旅游景點2個,正在打造特色苗族村寨1個,發展“農家樂”21家、鄉村旅游接待中心1個。據悉,2015年1月至10月郎德景區接待游客37.5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6億元,旅游扶貧直接和間接帶動貧困人口脫貧2300人。
四是依托農民合作組織。圍繞“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格局,以集體承包經營為主,鼓勵個人創業,使廣大群眾得到了實惠,嘗到了甜頭。截止目前,全鎮總共投入1367.39萬元注冊8個專業合作社,共發展社員1643人,帶動農戶315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將成為老百姓的致富快車。(彭桃琴)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