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筆者近日從雷山縣“非遺”保護部門獲悉,雷山縣2015年有6單位獲首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教育示范基地。
這6單位是雷山民族中學(苗族蘆笙制作技藝、苗繡、苗族銀飾鍛造技藝、苗族飛歌、苗族蘆笙舞、苗族銅鼓舞)、雷山縣苗族銀飾刺繡博物館(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苗族飛歌、苗族蘆笙舞)、雷山縣永樂苗族服飾制作刺繡技藝傳習坊(苗繡)、雷山縣民族銀飾制作有限公司(苗族銀飾鍛造技藝)、貴州飛騰民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苗繡)。
據悉,為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有效保護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州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根據州委州政府《2015年文化和旅游建設實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開展黔東南州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教育示范基地申報評審工作,并于12月16日召開黔東南州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教育示范基地申報評審工作會,組織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專家組對申報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和文本評審,在堅持公平、公正、擇優原則基礎上,在全州范圍內評選出了85家具有保護性、傳承性、實踐性、教育性、宣傳性、研究性、示范性的單位、企業或社會團體作為黔東南州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教育示范基地。12月24日已將這85家單位向社會予以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即予以認定授牌。(余國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