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星明
早上,一個個頭不高的身影背著肩包,穿梭在加鳥村山旮旯的崎嶇小路上,鄉間田埂上,入村入戶核查文化戶口,摸清加鳥村適齡兒童入學情況,然后再到學校給學生上課。上課時,他一個人忙得像陀螺一樣從早轉到晚,最后拖著疲憊的腳步爬山涉水回家。這就是堅守在偏僻的雷山縣永樂鎮加鳥村教學點的王承開老師。
聽了王承開老師的事跡,我懷著敬仰之心前去走訪了王老師。從鎮上分開路去加鳥村時,公路變成了黃泥路,凹凸不平的路面把我抖得像篩糠一樣,更為讓人擔心的是路面鋒利的石頭把車輪劃破。望著坡度越來越大,路面被水沖洗得溝濠成型的山路,真讓人感到錯路的感覺。然后,翻過幾道嶺后,見了隱藏在樹林里零星散羅的農戶,才讓我松了一口氣。一個皮膚黝黑、中等身材的男子在村子邊等候著,這就是王承開老師。
王承開老師與學生合影
王承開老師從l980年10月在雷山縣永樂鎮加鳥村任教至今已經有了35個年頭。工作以來,王老師不知送走了多少批學生,也不知送走了多少批同事,但最終還是王老師一人堅守著加鳥教學點這塊陣地。
加鳥村有14個組200多戶人家,但這些農戶都很分散,其中最遠的向陽嶺組就離加鳥教學點有7公里遠,連從王老師家到學校也有4公里左右。順著王老師的指點,他家就在對門坡山腰上,但從那邊到這邊還需要下坡到河溝再爬上來,還得需要1個小時。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兩山相呼應,一走要半天”。
王承開老師在輔導學生
由于來上學的路途遙遠,這里采用了另一種作息時間:早上,老師和學生先在家吃好飯,然后包著飯到學校。上午10:00開始上課。中午1:00左右吃中午飯,然后繼續上課,下午4:00放學。據王老師說,來上學的老師與學生都是兩頭黑,現在有了營養餐還好,以前沒有營養餐,靠學生自己包飯,弄不好臭酸了就吃不成。
由于從山對面的學生到學校上學還經過一條水溝,要是遇上汛期,王老師還不得不早早就到那邊溪溝上守候,扶學生過河,回去也招集學生一起回去。
2004年,加鳥教學點的三年級合并到鄉鎮中心校,原來同王老師一起并肩作戰的同事也調到中心校去了。由于一二年級的孩子很小,再加上群眾強烈要求于是王承開老師咬緊牙留了下來繼續開加鳥教學點一二年級的班。而且一干就是11個年頭。王老師說,做夢都想去人多的大型學校,走那里既不孤獨又減輕負擔。其實王老師心里清楚,連土生土長的且上了年紀的他都想走,外面的人會來嗎?于是王承開老師橫下決心,堅守教學點,直到老了退休的那一天。
一人一校的工作,既繁雜又操勞。在2004年到2009年期間,雷山縣先后迎接省級和國家級“兩基”驗收。王老師白天忙教孩子,晚上還得教大人。既忙備課改作業,又得完成加鳥村的“兩基”材料,而且這“兩基”材料需要一直保持不斷完善下去。而今營養餐的實施,王老師除忙上課外,還得忙采購,找人做營養餐,管理營養餐資金等。王承開老師可真是既是校長又是班主任,既是老師又是出納會計員,既是采購員有時還是廚師,但他從不向組織叫苦一聲。
在采訪中,營養餐公示黑板上寫著這樣的菜譜:4月13日星期一菜譜有豬肉炒干豆腐、竹筍、洋芋、木耳、黃豆、西紅柿。王老師說:“以前沒有營養餐,我們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下午放學了都拖著挨餓的軀體翻山越嶺回家,太辛苦了,還怕學生餓出事來。現在有營養餐了就整最好的菜給學生吃,不能再讓孩子們受那個苦了。”雖然一人一校,但他堅持給學生做一菜一湯,而且每天都在不斷變化菜樣。
我來訪的當天,請來學校做營養餐鐘點工的師傅不在。從上午10:00上課到中午1:20的王老師上還來煮飯炒菜,做營養餐給學生吃。王老師把飯菜都準備好,把學生的飯一一舀好放在餐桌了,然后再去帶同學們來吃。看著吃得津津有味的孩子們和忙得不可開交的王老師,真讓我感到教學點老師的不易。等學生吃完飯,王老師再來收拾用餐工具清洗,消毒時,就到下午2:30左右了。沒有午休的王老師又繼續拿著課本去上課了。
王承開老師在看學生吃營養餐
王老師說,由于農村的農忙季節、紅白喜事以及節日多等問題,請來做營養餐鐘點工的師傅是經常不在。于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王老師就只好既上好課又做好營養餐給學生吃。
王承開老師雖然是民辦教師出生,但他善于學習,銳意進取,且教學方式不斷創新。他積極主動地認真學習業務知識,認真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不斷充實自己,以“教學五認真”嚴格要求自己。雖然一個人在搞復試教學,但他始終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中,總不放棄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科學方法。在王老師的努力下,加鳥教學點的教學成績歷年來不僅在永樂鎮里響有名氣,而且在全縣的同級同類學校也是名列前茅。在簡陋的辦公室里,王老師指了兩塊閃亮的由雷山縣教育局頒發的教學綜合成績獎牌告訴我:“這樣的成績獎得多,鎮里面獎的本本還有很多。在還沒撤點并校前,這里還有年輕教師一起探討教學經驗,現在我一個人就只能通過不斷看書和看教學光碟來提高自己了。”
王承開老師與學生一起在課間操跳繩
王老師不僅在學校管理上扎實認真,教學上有一套,而且很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王老師認為一個沒有懂得孝敬父母、感恩長輩和回報社會的學生成績再好也等于零。于是王老師不僅用好每一堂班會課,而且也經常在語文數學等課滲透德育。經常用他教過成才的學生事例來激勵教育學生,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讓學生說奮斗目標,理想愿望;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培養學生樹立了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
王老師不僅用嘴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他以自己的親身做學生的榜樣。讓學生在學得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做人處世的道理。
王老師的安全教育是到位的,他通過與家長溝通,雙管齊下,放學前提前與每一個學生家長打招呼,雖然加鳥村的農戶分散,但由于安全教育工作做細周全,學生安全出入。 “有王老師在,我們就放心了”。這句話不僅是永樂鎮中心校長說,而且當地群眾也是這么說。從中可以看出王老師扎實認真的教學管理工作得了到家長、社會的一致好評。
放學了,孩子們背著書記跟王老師揮手再見陸續走出學校,我也與王老師道別,明天王老師一個人又繼續來學校重復著繁重的工作,而且是是復一日,年復一年下去。我們很難感受也很難想象到一人一校的艱辛與不易,但王承開老師卻實是這么一路堅持過來了。這35年來,王承開老師為了山村的孩子,他無怨無悔地默默堅守在大山的教學點里把全部的精力奉獻給教育事業。35年來,王老師起早貪黑來回穿梭大山走教了5.88萬多公里。35年來,王老師教出去的學生有的成了公務員,有的成了教師,有的成了醫生等等,他們一批批走出了大山。35年來,王老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那句話: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