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15年,黔東南州財政部門緊緊抓住開展農村公路建設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扎實開展農村公路建設工作,上半年完成村以下小康路建設1157公里,完成投資19392.98萬元。其中通組路635.03公里,占任務數1057公里的60%;人行步道完成522.89公里,占任務數871公里的60%,苗鄉侗寨面貌煥然一新。
為推進小康路建設步伐,確保工程質量,各級財政部門認真開展工作。一是在行動上,合理安排群眾出勞,項目前期積極備沙、備料、調運水泥,項目實施中合理安排工作面,調配勞動力,保證不窩工。二是在宣傳上,采取專題節目、快板、小品、山歌、張貼宣傳畫報、發放惠民政策宣傳單、在主要交通要道做永久性宣傳標語等群眾喜聞樂見等形式宣傳。三是在資金管理上,實行鄉財縣管報帳制管理,確保專款專用,接受群眾監督,陽光操作;主動公示,跟蹤問效,回訪復查,防止資金被擠占、截留、騙取、挪用等現象發生。四是在項目管護上。為確保項目完工后能永續利用,使村民長期受益,各項目村制定了相應的管護制度,部分村還將村里主道和串戶路的清掃進行分工,主道分段落實,串戶路由涉及戶清掃,,大部分村將管護制度納入村規民約。
通過小康路建設,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黨和政府的基層政權得到了鞏固。一是強化了基層政治民主,構建了農村和諧社會,密切了干群關系。通過政府有效引導和財政資金投入,解決了農村群眾最關注、最期盼、最現實的問題,讓農村群眾從中得到了實惠,并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村務決策上充分體現和尊重了廣大群眾意愿,使農民真正成為了“當家人”,增強了農民主人翁意識,對進一步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提高黨政威信作出了積極貢獻。二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行路難問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意識不斷增強,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同時,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務工人員和成功人士主動回鄉創業,帶動周圍農村群眾共同致富。黃平縣重安鎮黃猴村的葡萄種植,大棚蔬菜,生豬養殖,一碗水鄉的太子參、馬鈴薯種植,舊州鎮草蘆坪村的花卉基地、大棚西瓜;錦屏縣雷屯村的蔬菜大棚由建設前的50個發展到120多個,潘寨至寨卡道路硬化后,公路沿線新建磚廠1家、砂石廠2家,都是財政獎補項目帶動農村群眾增收致富的縮影。三是提升了群眾的精神境界,農村生活環境美化了,娛樂活動豐富了,農村的鄉風文明了,農民的語言、行為也發生了質的提升。(州財政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