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李浩攝影報道)12月11日下午,《黔東南州志》(1985-2010)、《黔東南州圖書志》發行會上在州政府召開,標志著州級二輪修志圓滿完成。
據州志辦主任吳壽昌介紹,兩部志書于2015年8月同期成書,并于8月12日同期運抵凱里。《黔東南州志>(1985-2010)是全省第二輪修志中市州志率先第一家出版的書,也標志著我州的州級二輪修志走在全省的前列;《黔東南州圖志》大膽創新,用圖片的形式、用通志體例表現貫通古今,涵蓋百業的“看得見的黔東南歷史”,“恰好與《黔東南州志》形成了‘姊妹篇’。”吳主任說。
據了解,《黔東南州志》主編是吳謀高同志,《黔東南州志》2002年10月開始部署,2004年發出征集大綱,當時布置的上下限是1985年至2005年,2005年開始一邊催稿一邊開始編輯,2009年進入總纂,2012年補充2006年至2010 年的資料,將下限延至2010年,2013年召開州級審稿會。從部署到成書,前前后后歷時13年之久。
《黔東南州圖志》的編纂始于2012年春夏之交,由州資深攝影家單洪根老先生擔綱,州志辦、州文聯聯合編纂,方案于2013年初春獲政府批準。2013年3月由州志辦和州文聯聯合發文征稿,當年編輯成初稿。
2014年至2015年3月修改、補充,5月簽字復印。圖志累計共收集圖片近2萬張,供稿人員涉及州、縣各行各業達400多人,最后輯錄入志的有3000余張,涉及供稿人近200名。
據了解,兩部志書共涉及撰稿、供稿人員和供稿機構500多人(個)。
百科:地方志是記載地方、地理、古代世界、歷史等,由古代如何演化成現代的因由。地方志是志書及與其有關的方志機構、方志編纂、方志工作、方志事業、方志文化等事項或活動的總稱,簡稱“方志”。地方志書是記述特定時空內1個方面或各個方面情況的資料性文獻。現存最早的全國地方志,是公元813年唐代李吉甫編的《元和郡縣圖志》(后因圖佚,改名《元和郡縣志》),共40卷,后有部分散失。地方志按它記述的空間不同可以分為行政區域志和非行政區域志2大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