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十二五”完美收官,過去五年,我州深化質監改革,夯實質量基礎,保障質量安全,推動質量發展,全力服務和促進我州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質監工作亮點突出,碩果累累。
(一)深入推進大質量建設,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以進一步構建質量共治,提升整體質量水平為目標,在全州范圍內認真組織開展了以政府牽頭,質監組織,部門配合,企業積極參與的質量興州、質量興縣(市)活動。州人民政府出臺了《黔東南州質量工作考核方案》和《黔東南州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質量安全和質量發展從軟指標變成硬指標,質量工作從單一向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生態及環境質量四大質量轉變。“十二五”期間我州產品量大幅提升,定期監督抽查合格率從“十一五” 末的76%上升到“十二五” 末的88.3%。
(二)強化質量安全監管,質量安全更加穩定。以產品質量監督、稽查打假為抓手,加大工業產品監督抽查、產品風險監控和后處理工作,實施產品質量分類監管,提升產品質量監管有效性。充實執法力量,強化科技打假裝備投入,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加強執法聯動,用“鐵腕”嚴厲打擊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等質量違法行為。“十二五”期間稽查局辦理各類行政處罰案件1756件,及時處理舉報投訴案件140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20萬元。全州未出現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的重大質量安全問題。狠抓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加大特種設備大排查大整治,依托“互聯網+”,借助貴州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平臺,加強調度、督查和應急處置演練,確保了重點監控設備使用登記率、持證上崗率、定期檢驗率達到100%。實現了全州8729臺特種設備的有效監管。啟用貴州省電梯救援處置服務平臺,實施電梯三級救援處置,切實保障服務人民群眾安全。“十二五”期間未發生特種設備安全責任事故。
(三)實施質量基礎攻堅行動,服務經濟發展能力增強。強化計量基礎、標準規則、認證認可橋梁、檢驗檢測服務作用,為提升質量服務產業發展水平提供技術保障和支持。一是深入推進民生計量、能源計量監管。強制檢定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的計量器具48590臺/件。檢查“民用三表”20029塊,首檢率達82%。率先在全省規范液化石油氣凈含量,全州18個充裝單位26萬余只氣瓶100%標識凈含量,有效保護了消費合法權益。二是實施標準化改革創新行動。我州建成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5個、省級4個、州級9個,在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個、省級11個。麻江藍莓標準化示范區成為貴州省唯一獲得的全國優秀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圍繞地方特色產品,旅游服務業制定了苗族銀飾、苗族刺繡等24個貴州省地方標準,鎮遠古城及西江苗寨旅游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國家驗收。制定《水處理劑用鋁酸鈣》國家標準1個、制(修)訂州級地方標準114個,其中苗族銀飾、刺繡地方標準填補了國內標準空白,標準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是管理體系、強制產品等認證工作突飛猛進,我州獲管理體系認證證書151張,強制性認證證書58張。四是技術機構支撐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已具有可檢測項目參數517個,可檢測產品326種,計量檢定項目30個,特種設備六大類30項的綜合檢驗檢測技術能力。2015年省質監局批準黔東南籌建的“貴州省肉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正式成立,實現了我州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零的突破,為我州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較好的檢驗檢測技術基礎。
(四)實施知名品牌創建行動,知名品牌不斷涌現。“十二五”期間,我州培育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名牌產品和知名企業。目前,我州獲得了貴州省名牌產品43張證書,位列全省第四。貴州省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3個,位列全省第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2個,1個產品已通過國家質檢總局技術審定,位列全省第二。涌現出了藍莓、青酒、香豬、三穗鴨、優質大米等多個知名品牌,有效提升了企業市場競爭力。
(五)深入開展有機認證,有機產業成為我州大健康重要產業之一。積極開展藍莓、茶葉、稻谷、茶油等有機產品認證,大力推進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創建,將我州生態有機比較優勢轉為產業優勢。“十二五”末我州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含轉換)達到63張,認證面積3.3萬畝,是“十一五”末的9倍,從全省“十一五”的末位上升到“十二五”的第4位。麻江有機藍莓成為我省第一個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雷山縣申報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獲國家認監委受理并對其進行了專家現場評審。通過示范帶動,有力打造了麻江有機藍莓,雷山有機茶葉等有機產品品牌,有力推動了以有機特色產品的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
(六)加強節能減排,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能源計量管理,對全州列入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的32家重點用能單位的能源計量審查。深入開展工業鍋爐能效測試,加強鍋爐節能環保改造,推廣高效節能環保鍋爐,2015年淘汰燃煤鍋爐52臺95.3蒸噸,達到省質監局下達任務指標的207.17%,減少了主要污染物排放。
(七)減政放權、提升服務能力。“十二五”期間,承接下放行政許可10項,優化辦理流程、辦理時限,平均縮短辦理時限50%以上。入駐服務中心以來辦理行政許可事項和服務事項12177件,其中辦理組織機構代碼11902家,減免1861家微型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減免費用20萬余元。2015年州質監局代碼窗口被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評為“文明服務窗口”。
開啟“十三五”
回首十二五,輝煌成就將成過往;放眼十三五,光明新篇即將開啟。“十三五”期間,質監部門將更加緊緊扭住質量和效益這個中心,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和要求貫穿到質監工作的全過程。全力抓好“四個質量基礎(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三個安全(產品質量安全、特種設備安全、隊伍安全)、兩個抓手(產品質量監督、稽查打假)、一個品牌發展”。深入推進質量興州建設,保障質量安全,不斷提高我州質量發展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質量基礎,全力服務和促進我州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1.深入開展“質量興州”工作,推進州縣政府質量工作考核。大力提高我州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生態及環境質量整體水平,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2.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加大品牌培育、推廣和保護力度。到2020年,我州國家級品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貴州省名牌產品分別達到1個、25個、40個以上,創建全省知名品牌示范區5個以上。
3.堅持創新發展,實施質量創新行動計劃,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積極培育發展團體標準,開放搞活企業標準。到2020年,我州發布地方標準50項以上,建設20個以上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標準化生產普及率達到35%以上。
4.大力發展有機生態農業,積極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示范區。到2020年,力爭有機產品認證證書達200張以上,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達9個以上,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示范區1個以上,把黔東南州打造成為國家級生態有機農業示范州,夯實我州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基礎。
5.大力扶持外向型經濟發展,培育以技術、標準、認證、服務、品牌、質量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
6.大力發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到2020年,力爭培育面向設計開發、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等方面檢驗檢測企業20家以上,其中省級中心1-2家、國家級中心1家、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1家。
7.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實施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升級。到2020年,全面完成在凱里市城市建成區淘汰10t/h及以下燃煤鍋爐任務,對凱里市城市建成區、各縣城區、已有燃氣管網覆蓋的區域和旅游景區停止受理新建燃煤鍋爐。鼓勵低碳環保型企業落戶我州,建議設立對低碳環保企業的獎勵制度并及時兌現。
8.依托貴州大數據建設,促進質量社會共治。實施“互聯網+”行動,建立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平臺,依托“云上貴州”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平臺和貴州省電梯救援處置服務平臺,實施電梯三級救援處置,實現質量信息對稱,更好發揮社會公眾對質量安全和質量發展的參與和監督作用,著力提高科學監管、有效監管,切實保障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促進質量社會共治。(蔣文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