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走進施秉縣甘溪鄉望城村的蒲發經果林科普示范基地優質果品基地里,見到滿坡滿嶺的一片片黑珍珠葡萄、紅陽獼猴桃.....等精品水果園,證實了施秉縣近年來,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采取多種形式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激發農民“敢扛紅旗”,種植精品水果引領群眾走脫貧致富的精氣神,激發新型農民帶頭帶領承租土地,創建科普果園基地,聞得到花香、看得見產業、數得出票子的新面貌。
上圖為投入240萬元建成建筑面積780㎡的“兩中心三基地”的村務綜合服務辦公陣地
上圖為擴創馬鞍山的獼猴桃科普示范園基地
上圖為投入70多萬元修建成旅游休閑的荷花池觀景長廊
上圖為初見成果的有機物梨子科普示范基地
據悉,在蒲發經果林科普示范基地的引領和推進下,2014年望城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2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7629元。
2010年,施秉縣甘溪鄉望城村采取以土地承租、入股等方式組建浦發經果林專業合作社后,實施了“基地+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實現了“基地”一年四季有花開、有鮮果的美麗鄉村和生態觀光農業園,迎來了不少游客和各級各地官方前來旅游觀光考察學習。
據了解,近年來,該基地開辦科技培訓190多期,培訓村民12900余人次;開展科普講座108場次,培訓農民6200人次,培養發展20多名群眾成為農民技術員,有600余人成為種養業及加工服務業能手。
共擴建發展規范化種植精品水果科普示范基地5個1800多畝,參與實施科技示范的農戶達220人,示范種植面積4600余畝,科普科技轉化經濟效益明顯。
對于難銷售問題,該基地還實行“三統一服務”(即:統一收購產品,統一收購標準,統一收購價格, 電商服務),與村民簽訂回收合同,制定最低收購保護價,并編印了高產栽培技術手冊分發到種植戶手中學習,切實做到了學習有資料、銷售有市場、產果有質量、果農得實惠,增強了果農發展信心,有力促進了水果產業發展。經過進幾年不斷發展,基地所在地的望城村水果總產量從2010年的760畝發展到2015年的達4070畝,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水果達2萬余畝,實現年產量達21000噸,產值11200萬元,果農戶年收入增收1萬余元。(楊志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