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5年9月17日,克羅地亞Tovarnik,抵達當地的移民等待登上公共汽車或火車。移民蜂擁乘車秩序混亂,發生踩踏造成了人員受傷。
大批難民涌入歐盟,讓歐洲各國大喊吃不消,開始管制邊境,期盼能減緩難民涌入的壓力。但不論是邊境管制還是只讓難民中轉而不入境,都沖擊了申根公約與都柏林條約規范,也撕裂了歐盟團結。
報道稱,這個暑假是歐盟國家邊境最緊張的暑假,從一開始的意大利、希臘,到現在的匈牙利、克羅地亞,甚至北歐,申根邊境處處看得到難民的蹤影。
近來每天近萬名難民涌向歐盟邊境,讓歐洲國家大喊吃不消,紛紛在邊境筑起圍墻、鐵絲網,或是暫時解除申根公約,恢復邊境管制,希望能減緩難民涌入的壓力。
連一向支持難民接納的德國,在承受不了過多難民涌入的壓力后,于13日晚間宣布暫時恢復邊境管制。由于歐盟執委會對德國這項政策背書,包括奧地利、斯洛伐克先后跟進,法國、荷蘭、比利時也都不排除恢復管制。一時之間,歐洲似乎又回到20年前必須拿著有效文件往來各國的時期。
單一市場是歐盟成立的最根本精神,從最早的煤鋼共同體,到經濟共同體、貨幣統一,取消邊境海關管制,都是歐盟走向一體化的努力結果,歐盟更因為致力于歐洲民主與人權發展,而于2012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從沒有人能預知,來自中東的難民會讓歐盟的一體化受到如此重大的挑戰。
各國紛紛宣布暫時解除申根公約、恢復邊境管制,讓歐盟最引以為傲的人員、貨物自由流動政策備受沖擊。特別是位于申根地理中央位置的德國,與9個國家領土接壤,德國的宣布讓申根體系面臨瓦解。
另一方面,許多邊境第1線國家選擇讓抵達邊境的難民快速中轉到其它國家,而非將抵達的難民納入登錄名單,也有違都柏林公約規范。
根據都柏林公約,尋求政治庇護的難民必須在抵達的第1個歐盟國家登錄,并申請庇護。但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宣稱,難民并不想留在他們的國境內,而是希望轉往其它國家,他們也不想費力處理庇護申請。
歐盟執行委員會提出的12萬名難民強制安置的提案,也遭到東歐國家的反對。因為對難民處置立場各異,歐盟團結也遭到嚴重撕裂。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