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6時許,貴陽市經開區大興派出所聯合花溪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經開區毛寨村一無牌無證的黑湯圓加工廠進行查封,現場查獲湯圓1000多公斤,甜酒15盆。
執法人員趕到現場,只見在毛寨村一處大約150平方米的一樓民房內的地上,擺放了39個直徑約1米左右的塑料盆,盆內裝滿了已經制作好的湯圓,還有幾袋已經分裝在塑料袋中的湯圓。在成品湯圓旁,還隨意擺放著4臺制作湯圓的機器和多袋制作湯圓的原材料。出租房內光線較為昏暗,在一個角落內堆放了許多水桶和麻袋,一旁的廚房內,還零零散散地擺放了幾袋面粉和一些生活用品。
在該出租屋對面的還有一間30平米的出租屋,房間是用來居住的,里面光線很昏暗,除了生活用品外,四周還堆滿了各種物品,在其中的兩間房的地面上,擺放了共15盆正在釀制的甜酒,而在出租屋外的兩輛面包車上,分別放有27袋用麻袋裝著的湯圓引子和28箱印有酥茶油字樣的箱子。
據社區民警羅新安介紹,當天中午,他對毛寨村進行入戶調查時,看見該出租屋外的寬約2米的卷簾門只拉開了一半,進入出租房后發現里面有人正在制作湯圓。調查后發現,該加工坊并無任何證件和執照,屬于黑加工坊。
該加工坊負責人蘇某某說,這個加工坊從1個多月前開始生產,他們一家4口分工合作,湯圓做好后放在塑料袋中,每個袋子中裝有5斤湯圓,以小袋湯圓每斤3元,大袋湯圓每斤4元的價格銷售到經開區的多個菜場和小型超市內。散裝的湯圓每天可銷出幾百斤,同時還附帶銷售2元一斤的甜酒。從蘇某某的4個計滿賬目的賬本中,執法人員看到,蘇某某幾乎每天出貨,商戶進貨5斤到20斤不等,而盆內的湯圓正是做好后準備運送給商戶。
目前,該黑加工湯圓窩點內的所有產品已被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扣押并銷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