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看著亮紅酸香的湯汁包裹著魚肉翻滾,口中一口魚肉一口苗家米酒,耳邊伴著歡快的蘆笙……春節長假,不少來自廣州的游客,以“以吃之名,為吃而來”的方式來到貴陽過春節。到貴州必吃貴州招牌菜“酸湯魚”,成為大多老廣的選擇,而走進酸湯魚店,從原來的貴陽話,變為滿堂皆是廣東話。
廣東吃貨:提前一個月訂高鐵票,只為一鍋貴州酸湯魚
2014年底新開通的貴廣高鐵,令老廣春節出游人數迎來“井噴”,貴州成為老廣出行最熱門的板塊。據廣州旅游部門、廣州各大旅行社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搭乘貴廣高鐵赴貴州游的旅客較去年同期激增22倍。
“到貴州必吃酸湯魚,不吃必定很遺憾,吃酸湯魚一定要到老凱俚”,這已成為每一位到貴州游客必須親歷的行程。在貴州的美食中,難得有不辣而又十分有特色的菜肴,作為貴州招牌菜,酸湯魚味道鮮美,成為不少食客必吃的一道美食。
“貴州酸湯魚果然名不虛傳,既酸又鮮。”鄧浩蓉是廣州人,提起貴州的酸湯魚,僅僅只是向記者描述酸湯魚的味道,都忍不住邊說邊吞口水。
2014年6月,鄧浩蓉從一檔電視節目中看到貴州招牌菜酸湯魚,幾乎對酸湯魚是一見鐘情,當即就記下了店家的名字,準備一逮住去貴州的機會,就一定去嘗酸湯魚。2014年年底,貴廣高鐵的開通,拉近了她和酸湯魚的距離,今年1月,她就給一家人訂下了春節去貴陽的高鐵票。為了一鍋“一見鐘情”的酸湯魚,2015年的春節,鄧浩蓉帶上家人一起,以吃為名,為吃而來,來到了貴陽過年。邊吃酸湯魚邊拍照發朋友圈,讓她這個年過得既美味又滿足,“我好喜歡吃酸,而且就是要在貴陽吃才有那種鮮爽刺激的感覺,即便是酸酸辣辣的,臉上都不會長痘,也不會上火。”
酒樓老板:老廣來貴州最愛吃酸湯魚
在春節期間的走訪中,記者發現,相比往年春節期間客源有所下降的特色餐飲,今年卻有所變化。消費群體從“從外歸來”變為“外地而來”,外地游客也從云南、四川,變為廣州居多。同樣,商家也感受到了這一細小卻蘊含商機的變化。
“許多老廣進店入座后,都會習慣性的用茶水涮碗,所以一看到涮碗的客人,服務員不用聽方言就知道是廣州人。”貴州醉苗鄉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才淵,用“來貴州吃酸湯魚的人多”,來概括春節期間的整體營業情況。
羅才淵告訴記者,春節期間,該公司旗下老凱俚酸湯魚店的接客量相比往年有大幅增長,其中,來自廣州的客人最多。
“往年都是在外工作的貴州人回到家,想念家鄉的味道了,來吃一頓老凱俚酸湯魚,滿堂幾乎都是貴陽話。”羅才淵表示,而今年在老凱俚吃魚的客人中,卻多了一種方言,那就是廣東話。“特別是靠近火車站的鴻通城店,坐在店里吃魚,聽前后左右的聲音,就知道來貴陽的老廣真是越來越多。”
“貴州的小吃大部分都是以辣為特色,我們不太吃辣,但是吃酸就很喜歡。”昨晚,在老凱俚酸湯魚店就餐的廣州人黃先生告訴記者,來貴陽之前他做了一些功課,在不辣的貴州特色菜中,他挑選了最出名的酸湯魚,和朋友品嘗味道后,覺得確實不錯,吃完一條魚后準備再加一條魚,“吃就要吃得淋漓盡致才好嘛”。
“貴廣高鐵的開通,也讓我們切切實實的享受到了高鐵帶來的經濟增長。”羅才淵表示,而對于廣州人“用茶水涮碗”的習慣,他們也特意安排各店在桌子上放一個涮碗后倒水的盆,來滿足廣州游客的就餐習慣。
貴廣高鐵的開通必然導致兩地經貿聯系更緊密,對此,貴州醉苗鄉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文建表示,該公司正在籌備的老凱俚民俗村在融入更多的貴州元素同時,還將融入貴州各地的美食,讓不管是在廣州工作的貴州人,還是來到貴州的廣州人,能一站式品嘗到貴州的美食,甚至研發適合廣州口味的貴州菜。
作者: 應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