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的霾真的會導致癌癥(惡性腫瘤)嗎?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向記者表示,最近幾年,國內開展了不少這方面的研究,但目前都沒有明確的結論。他很認同鐘南山的說法,即灰霾和腫瘤或癌癥發病率的關系尚不明晰,還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霾的成分以及這些成分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都很復雜。而且,癌癥的潛伏期比較長,要證實其與霾的關系,需要較長時間的觀測和研究。”他說。
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陳萬青指出,霧霾里確實含有致癌物質,癌癥的發生需要一定的致癌物的積累,它與霾的關系肯定是有的。“但是,這關系到底有多大,在病因里占多大比例,目前難以判定,還需要研究,因為癌癥的發生是綜合因素的影響。”
不過,霾和肺癌的關系相對較“明晰”。2013年,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一項評估報告指出,大氣污染會引發肺癌,接觸顆粒物和大氣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風險越大。
潘小川指出,世衛組織報告中所說的引發肺癌的物質主要是細微顆粒物,即PM2.5。“但PM2.5只是霾的一部分,不能簡單地將兩者畫等號。”他強調,報告依據的是國外研究數據,國內目前仍沒有科學研究證據來證實該說法。
據了解,目前我國還未開展過肺癌等癌癥病因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很多病因學研究甚至采用的都是國外調查數據。”潘小川說。
陳萬青和潘小川建議,要通過衛生部門、環保部門等多部門的合作,完善現有的霧霾監測體系,對腫瘤和霧霾的監測進行統籌,所獲得的監測數據和已有資料,應該共同分享,合作研究。
“如果現在不收集好數據,也許十年或二十年后,對于霾是否致癌,我們仍沒有一個結論。”陳萬青說。(記者陳海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