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工商局聯合省商務廳,在全省啟動為期半年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合同格式條款專項整治行動。
貴陽市民劉先生過年前在廣州灣美發店充值會員卡,3月17日路過該店時,在大門外看到該店貼出的一張租賃公告,一打聽才知道店鋪已經關門。
劉先生說,辦卡時他本想換個卡的編號,但店員說卡是按順序發的,劉先生是第196個辦卡的,編號就是“196”。算下來該店辦了約200張會員卡,按照每張最低充值200元來算,至少卷走了4萬元。
市民李女士也因為辦理預付卡而上當受騙,她在北京路一家美容院辦了2000元的美容卡,后來因為工作繁忙,便沒去店內消費。一年后,她突然想起那張卡上還有45次沒有用完,再去該店消費時,發現這家店已經沒了。她向附近商鋪打聽,都表示不知道該店搬去了哪里。
據了解,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是由商業企業發行,只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商業企業購買商品或服務用的一種預付卡。
此次專項整治,以大力查處不公平格式條款為切入點,抓住企業合同交易、臺賬管理、資金監管、備案等發卡、售卡以及消費領域用卡等關鍵環節,重點檢查實名登記、非現金購買、限額發行等“三項制度”是否落實到位,查處對記名或不記名預付卡亂設有效期等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消費者權利、免除經營者自身經營風險的不公平格式條款力度,建立和實行發卡企業紅黑名單制度,并通過媒體進行公示。
同時,省工商局、省商務廳將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全省各地開展專項行動進行重點督查,并將督查結果在全省通報。
作者: 石志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