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在文創園內設置的‘非遺館’和‘文創館’里,能打通非遺保護傳承和創新利用的渠道。”貴州省文化改革發展辦專職副主任、多彩貴州文化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袁華表示,貴州正嘗試通過舉辦文博會等形式,探索破解非遺保護與創新轉化這個國際性命題的途徑。
“在保護傳統的基礎上,附加現代的創意和設計才是推動非遺文化發展進而創新的關鍵點。”2015首屆多彩貴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交易會現場執行負責人陳瓏介認為,創意是文化傳承保護到發展創新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紐帶。他表示,非遺產品只有擁有了足夠市場,擴大了生產規模,讓堅守做這件事的人掙到錢,才真正稱得上發展和傳承。
貴州宏貴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珍平是首屆多彩貴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交易會參展商,她表示,早在2008年他們就開始思考如何將貴州傳統少數民族手工藝融入現代生活。通過多年嘗試,他們已將傳統虎頭鞋改良成現代板鞋,并在其中運用了貴州苗族刺繡、蠟染和水族馬尾繡等非遺文化的制作工藝。
“我們希望借助文博會這個平臺讓更多的人知道少數民族文化也可以變得現代和時尚。”宋珍平說,他們已在貴州省荔波縣的小七孔鎮修建了廠房,計劃明年開始大規模生產。
“如何通過現代設計和科技手段的使用,推動知識產權的轉換并實現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是非遺傳承面臨的最大問題。”袁華認為,隨著社會發展,通過多彩貴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交易會這樣的平臺來推動文化保護是傳承創新的需要。
據了解,首屆貴州文博會期間,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將設置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館、多彩貴州文創體驗館、三品美術館、非遺生活館、文創集市和貴州民族文化數字體驗館等八大展區。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館、多彩貴州文創體驗館、三品美術館和貴州民族文化數字體驗館將成為該園區的常態展館,長期向貴陽市民及國內外游客開放。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