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辭海解釋為:隨不同季節(jié)定時遷徙、變更棲居地的鳥類。每年盛夏,也有一批像候鳥的人,為躲避家鄉(xiāng)酷暑,來到離貴陽不遠,一個名為林豐村水嶺溝的小村寨。最火爆的時候,全村516個客棧床位,就有400多個床位被重慶人定下。
田園生活流連忘返
林豐村位于息烽縣西山鎮(zhèn),距息烽縣城2公里、貴陽66公里、重慶270公里。進村不一會兒,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巴適慘咯”“好耍”的重慶方言。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這里每年都會有大批的“候鳥”從重慶飛來,棲息在這座美麗的小村寨里。
“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看看你的眉,你的眉毛細又長呀,好像那樹梢彎月亮……”一曲曲音色高亢的歌兒突然從村寨里一個小屋里傳出,每逢“性子來”,重慶江北區(qū)來此避暑的袁大爺便會在客棧露臺上高歌那么一曲。
“7月初就來了,舍不得走啊。”袁大爺介紹說,只要一到盛夏,村里幾乎都是重慶人的身影,而且都是爺爺奶奶級別的,大多都帶著孫子孫女來這避暑。如今開學的日子要到了,大半都回重慶了,因自家孫子在國外,所以袁大爺老兩口舍不得走,準備住到8月底。
“一個月1200元一人,包吃包住,一日三餐都是原生態(tài)的食品,加上又有人給你煮飯、打掃衛(wèi)生,而且環(huán)境又那么好,白天摘摘葡萄、唱唱歌,晚上河邊散散步,人多的時候還跳跳壩壩舞,你說哪個不愿意多待哈嘛?”袁大爺樂呵呵地說道。
采摘葡萄是阿姨們的樂趣之一
比起家鄉(xiāng)這兒氣候“太巴適”
“8月份重慶基本都是35度以上,空調(diào)是不敢關的,哪曉得到這來,連開風扇都有點浪費電,晚上睡覺還要蓋薄棉被。”袁大爺稱,若在重慶生活,一個月光電費可能就上千元。
“大多數(shù)都是朋友帶朋友,從2012年開始大家就都往這個地方來了,一是離重慶不遠,交通也方便,我們是姑娘兒子開車送過來的,順便也來貴州玩一趟。”和袁大爺同住一個客棧的余奶奶介紹說,此時的重慶“熱得不得了”,所以就出來“躲一躲”,而住在這么一個小村莊里,不僅風景好、人熱情,而且所需的生活設施都一應俱全,沒事還可以付油錢給客棧老板,讓老板開起面包車到附近景點游一游,特別是縣城很近,就醫(yī)也方便,所以她和老伴是連續(xù)兩年盛夏,都來此度過。
江山是音樂制作人,她說這里的環(huán)境有利于創(chuàng)作。
打造“窩巢”留住“候鳥”
“最早2011年,一位村民把幾位重慶游客帶來玩,誰曾想就開了頭,越來越多的重慶人愛上了這個地方,自2012年開始息烽縣政府斥資1800多萬重點打造,加強對周邊“火爐”城市宣傳,最火爆的時候,全村516個客棧床位,就有400多個床位被重慶人定下。”據(jù)西山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因為優(yōu)秀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如今林豐村水嶺溝村寨已是許多重慶人每年避暑的必來之地。
對于貴州來說,像林豐村水嶺溝村寨這樣風景優(yōu)美、氣候宜人的地方還有很多,對于那些“火爐城市”的人們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避暑之地,希望越來越多的“候鳥”遷徙至此,享受我們怡人的美景氣候,更把“多彩的貴州”的名片帶出去。
作者: 王飚 邱凌峰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