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定安萬畝芋頭滯銷跌至一元一斤”的消息被網絡廣泛轉發,當地由于市場供過于求,往年搶手的富硒芋如今少人問津,農戶心急如焚。與此同時,陜西多地油桃爛在地里無人問,安徽百噸糧不達標,糧庫拒絕收購等事件相繼發生。
其中,部分農產品的滯銷窘況通過義賣的方式得到了緩解,還有的地區則是依靠政府補貼彌補了部分損失。
如果種植戶能提前預知近期市場需要種什么?需要多少?銷往何處?又何愁賣不出去。一個月前,在貴州上線的“中國農業云大數據”就可根據農田、耕地、種植、養殖、需求等數據分析出近期市場需求,讓農民第一時間掌握資訊,做到市場需要什么種什么,市場需要多少種多少。
-農民盲種增收難大數據分析來幫忙
貴州華夏中璟集團董事長劉德富是《中國農業數據云》項目的負責人。據他介紹,現階段,多地農業都存在無市場信息、無產品信息、無數據信息等問題,農民多是憑感覺盲目跟風多種、少種、亂種、誤種,造成農產品要不產量過剩沒銷路爛在地里;要不供不應求,價格被抬高。
與此同時,產品及原材料的種植養殖方式、生產加工環節不透明,部分產品存在農藥、催生劑、激素、化肥、添加劑等過剩情況,使得食品安全保障也引發了人們的憂患。
如何為上述問題尋求良好的解決方案,大數據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農業云半年覆蓋貴州提供最全面農業資訊
劉德富認為,農業科研和生產活動每年都在產生大量數據,包括生產過程數據、農業資源數據、農業生態環境數據、農產品與食品安全數據、農業裝備與設施監控數據、各種科研活動產生的數據等。“這些數據的集成,可以調控農業生產,還可以記錄分析農業種養過程、流通過程中的動態變化,通過分析數據,制定一系列調控和管理措施,使農業高效有序發展。”
2015年7月16日,由該公司建立的《中國農業云大數據》項目在貴州正式上線。劉德富介紹,該項目是由33朵省級云和若干市級云、縣級云組成,其海量的存儲能力和強大的云計算能力,可每秒并行處理超過20萬條信息。每朵云的主要職能是負責把各地的農田、耕地、種植、養殖、需求、供應、交易、出口等數據進行收集匯總,通過云計算分析后統一發布,根據需求對土地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
讓種植、養殖戶第一時間知道市場當前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該種什么、該種多少、該產什么、該產多少,徹底杜絕以往傳統盲目跟風的多種、少種、亂種、誤種的現象發生,真正做到市場需要什么種什么、需要多少種多少,將中國農業推向一個全新的數據化時代。
舉例說明,“農業云”平臺會根據每一塊農民的土地土質、植被、海拔分析出適合種植哪些作物,又通過五湖四海收集到的信息,預估判斷其市場前景,綜合種種推論出適不適合種植。
劉德富透露,貴州是《中國農業云大數據》的中心,目前“惠水云”已經搭建完畢,當地農戶登陸平臺后即可看到市場需求,懂得有的放矢。下一步,他計劃在半年內將“農業云”項目覆蓋全貴州,2年內覆蓋全中國。
-網絡菜市場搭配農業云省卻中間商直營售到家
計劃用2年時間用數據“稱霸”中國農業市場的劉德富,是一名1984年出生在貴州六盤水的年輕人。
他稱,自己的野心不僅僅止于農產品的信息采集與發布,最終目標是建成“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電子商務+智能物流+觀光旅游”,集線上線下為一體的“種、養、收、加、銷、送、旅”的全新智能生態農業綜合體。
公司發放種子、化肥給農戶,全程通過線上衛星視頻追溯監管中心進行實時觀看監督管理和線下基地技術、管理人員現場監督管理,待農作物成熟后,以1-3倍價格收購,減去所有中間商環節,統一完成定單和配送,真正為老百姓做到省時、省力、省心、省錢。
這種顛覆傳統菜市場的電商行為,劉德富認為“錢”途無量。“以數據為基礎,電子商務為載體,消除了沒有銷售渠道、信息不通、渠道不暢等帶來的種種問題,從農業生產源頭到餐桌,保障食品安全,降低家庭開銷,增加農民收入。”他信心滿滿,打算在全國31個城市推銷這種“雙加模式”,從而成為中國的蔬菜電商大王。而現在惠水縣已有幾百農戶和他簽訂收購協議,更使得他“離夢想又進一步”。
作者:鄭興城 劉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