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保健科技協會秘書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觀察員巫佩霖介紹說,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大眾對健康、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長,保健服務業正不斷地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約2萬家經過工商部門登記成立的保健服務內企業,涉及保健按摩、美容美體、母嬰保健、健康管理等領域。
在開展保健服務過程中,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及服務水平良莠不齊,消費者時常會遇到服務無標準、不規范、不專業的尷尬與糾紛,保健行業服務的相關流程、標準沒有統一標準,造成了消費者的信服度不高,相關舉報和投訴居高不下。而在處理類似投訴糾紛時,工商、消協等部門卻因該行業無“統一標準”而難以進行科學、公正的辨識與處理,對保健服務業存在監管難等現實問題。
兩個“國家標準”對保健服務的項目設置、從業人員、管理制度及場所設施做出了基本規定,并明確指出本標準的適用范圍是在保健服務場所內開展非醫療性保健服務的各種保健服務機構。此外,還明確規定了保健服務業的基本術語、分類原則及基本分類方式,將保健服務業主要分為調理保健服務、美容美體保健服務、專項技術保健服務、康體保健服務四大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