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中國(貴州)第一屆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博覽會組委會在貴安新區行政中心召開專題工作會,抓緊落實各項活動準備工作,全力確保博覽會順利成功舉行。
本屆博覽會以“保護、傳承、創新、開放”為主題,9月24日至28日在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舉行。將舉辦貴州民族民間工藝精品展、國際國內民間工藝品展、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產業合作交流會、招商項目簽約儀式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組委會辦公室主任、省經信委副主任楊靜介紹,經過精心籌備和廣泛邀請,本屆博覽會將呈現五大亮點,力爭辦成一次促進世界民族民間文化交流合作、加快我省民族民間工藝品和文化產品發展的盛會。
突出人才培養和產品創新。為培養民族民間工藝品傳承人,鼓勵支持工藝美術人才、文化創意人才參與我省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業,本次活動采取市州初賽推薦、全省總決賽賽制,分別舉辦了民族民間工藝品設計大賽和能工巧匠選拔大賽,比賽結果將在博覽會開幕式上公布。比賽堅持高端與大眾相結合,既評審出一批藝術價值高的精品、藝術品,又推選一批適合消費者需求的大眾商品,使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更加體現時代特征,順應市場需求。
突出國際性多樣性。本屆博覽會已邀請國內外客商400余家、民族民間工藝大師130余人,俄羅斯、拉脫維亞、烏茲別克斯坦、伊朗、埃及、尼日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手工藝人近百名。將集中展示手工蕾絲、錫器制作、手工毛粘制品、手工羊毛編織制品、手繪彩蛋、傳統木偶等外國手工藝精品,以及景泰藍、漆雕、龍泉青瓷、龍泉寶劍、石雕、玉雕、中國四大名繡等國內優秀工藝品。
突出高端交流合作。舉辦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產業合作交流會、中國(貴州)第一屆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博覽會·貴安國際論壇、優秀傳統文化對構建中國道德社會的深遠影響等主題論壇,國內外民族民間工藝品研究專家、工藝美術大師、少數民族文化研究學者以及工藝品行業相關協會、企業,將圍繞民族民間工藝品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等議題進行探討交流。同時,邀請義烏經銷商組成“義烏采買團”參會,與我省有關企業和能工巧匠尋求合作。
突出產業化市場化。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組委會正編制《貴州省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發展規劃》,省政府將出臺系列扶持產業發展政策措施;推動銷售網點建設,在省內各旅游景點、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火車站站前廣場設立民族民間工藝品和文化產品專銷店(專銷區),建設貴州民族民間手工藝品電商平臺;在義烏小商品城設立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品展示銷售窗口,上線“義烏購”網絡平臺,線上線下同時運行,鏈接和打通我省民族民間工藝品走向國內國際市場的銷售渠道。同時,組委會以博覽會為契機促進招商引資,目前已確定簽約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項目21個,投資金額350億元。
突出娛樂性互動性。舉辦美食節活動,西班牙、印度、韓國、葡萄牙、泰國、土耳其、港澳臺及國內省內近百家名優特色美食現場烹飪,展示國際國內美食文化;開幕式展示德國時裝珠寶秀、表演熱情奔放的佛拉明戈舞和踢踏舞等西班牙歌舞。同時,民族民間工藝品暨旅游商品展銷將吸引市民參觀購買,增強博覽會的參與度與互動性。
為方便市民參觀,組委會將開行9條貴陽、安順免費直達博覽會現場的公交專線。推出博覽會微信公眾號,提供現場專用WiFi,便于觀眾通過移動終端及時了解博覽會各項活動。采取O2O模式網絡直播開幕式,線上線下同時開幕,凸顯“云上貴州·數據貴安”的大數據基地優勢,提升科技化、數據化、信息化辦會水平。
作者:干江東 劉力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