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標準班額辦學
《標準》規定,學校服務半徑,應以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為原則,根據規模辦學和學校住宿條件等因素確定?h級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置寄宿制學校,保障農村居住分散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城市新建住宅小區必須配套規劃建設學校,確保適齡兒童、少年能就近入學。學校實行標準班額辦學,小學班額不超過45人,初中班額不超過50人。
校舍建筑標準與規劃方面,小學主要教學用房設置不高于4層,初中主要教學用房設置不高于5層。教學用房的層高,小學不宜低于3.6米,初級中學不宜低于3.9米。
完小至少有5種教室
教學點設置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或多媒體教室) 、圖書室、綜合器材室。完全小學應至少設置普通教室、科學教室(科學探究實驗室) 、計算機教室、多功能教室、圖書室、體育器材室;12個教學班及以上的完小還應設置音樂教室(舞蹈教室) 、美術教室(書畫室) 、手工制作室。
初中應至少設置普通教室、實驗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技術教室、計算機教室、多功能教室、圖書室、體育器材室、心理咨詢室。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積小學不低于1.36平方米,中學不低于1.39平方米,教室前排課桌前緣與黑板應有2.2米以上距離。教室內各列課桌間應有不小于0.6米的縱行走道,后排課桌后緣距黑板不超過9米。
《標準》細化到厘米
校舍建筑、食堂、廁所等方面的數據要求, 《標準》細化到了厘米。學生宿舍不得設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寄宿學生每人1個床位。寄宿制學校學生宿舍按照小學寄宿生生均3-5平方米,初中寄宿生生均3.5-5.5平方米的標準建設功能完善的學生宿舍。學生宿舍應包括寢室、公共盥洗室和公共衛生間、管理室,宜附設浴室、洗衣房和公共活動室,并配備急救箱。初中浴室應不低于200平方米,小學浴室應不低于160平方米,并配有四季能用的供水設施。留守少年兒童較多的學校建立親情電話屋、視頻室等。
寄宿制學校學生食堂建筑面積達到寄宿生生均0.75-1.2平方米,應設置獨立的粗加工切配區、烹飪區、備餐間、食品庫房、就餐場所等,加工操作間(粗加工切配區、烹飪區、備餐間)最小使用面積一般不小于8平方米,餐廳能滿足學生就餐的需要。非寄宿制學校應有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小食堂(小伙房) 。
小學、初中生均廁所建筑面積分別不低于0.2和0.25平方米。廁所應硬化防滑,有防雨設施,設置給排水系統。男生每40人設置3個廁位(1個大便器加2個小便斗) ,女生每13人設置一個廁位。
完小和初中實現“班班通”
《標準》對圖書、教育信息化也有要求,生均圖書小學達到20冊,初中達到30冊,圖書開架借閱。建設教育信息化綜合平臺,實現區域內寬帶網絡校校通,計算機配置小學每百名學生不低于6臺;初中每百名學生不低于10臺。寬帶網絡接入縣城學校不低于100兆,鄉(鎮)學校不低于50兆。
完全小學和初中應配備信息技術設備和其他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有可供開展媒體教學的教室,實現“班班通” 。原則上規模200人以上的學校配置多媒體報告廳1個,規模1000人以上學校多媒體報告廳不低于1個,還須建立電子備課系統、電子閱覽、校園閉路電視、校園廣播系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