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天藍地綠水清氣凈
貴州地處長江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嶺,是兩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區。近年來,貴州省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省政府出臺《貴州省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明確指出,到2017年,我省將以治水、治氣、治渣為重點,推進實施約2000個污染治理項目,基本解決我省環保設施總量不足問題,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現天藍、地綠、水清、氣凈。
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基本形成
截止到2014年底,全省44條主要河流85個監測斷面達標率為81.2%,出境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為85.7%;9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全省森林面積達1.295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9%。治理石漠化面積5918.6平方公里,全省石漠化土地年均減少幅度約為1.5%,石漠化惡性蔓延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基本形成。
2015年,我省出臺《貴州省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按照計劃,未來三年全省將緊緊圍繞城鎮、產業園區、現有企業三大領域環保設施建設,以治水、治氣、治渣為重點,推進實施約2000個污染治理項目,從2015年到2017年用3年時間基本解決我省環保設施總量不足問題,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瓶頸,保住貴州良好生態品牌,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現天藍、地綠、水清、氣凈。
赤水河流域污染生態補償案例獲贊
與此同時,貴州也在嚴格執行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的路子上進行探索。近年來貴州省先后在清水江、紅楓湖和赤水河流域實施了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試點。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5年年會上,全球環境基金主席石井菜惠子將貴州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案例,和可口可樂優質水源地生態補償、哥斯達黎加全國性生態補償一起,作為典型案例和成功案例分享給中外嘉賓。
石井菜惠子說,這樣的補償機制不但能夠讓區域的居民得到實惠,還在保護水資源,以及生物多樣性上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基于此,全球環境基金決定和赤水生態補償項目開展合作。(劉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