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七年研發,兩萬多次實驗,凈重9.5噸,充滿燃料可續航500公里。終于,貴州詹陽動力制造的首款國內自主研發極地全地形科考運輸救援車,隨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開啟了我國第32次南極科考之旅。
本網記者連線正在南極執行任務的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外派員,解密這輛全地形車到底“牛”在哪?為何選擇它出征南極?其制造亮點和難點又有哪些?
11月4日,上海市浦東港口國家海洋 局極地研究中心碼頭,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總裁呂黔將“金鑰匙”交予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波。此舉標志著貴州制造助力中國科考出征南極之旅正式展開。(攝影董寧)
不懼嚴寒零下41℃運作自如
全年平均氣溫低于零下25度,作為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南極科考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無疑是那里極寒的氣候。
此次隨科考隊出征南極的車輛駕駛員,是來自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裝配分廠的曹黔華。作為“最熟悉情況的”南極外派員,曹黔華告訴記者,低溫環境下,普通車輛的橡膠、鋼鐵部分將會發生“低溫脆化反應”,極易破損和斷裂。
極地全地形車采用特殊材質和工藝,能在零下41℃至40℃的環境下工作,并能在零下50℃至70℃的環境下停放。其技術水平不僅填補了國內裝備制造的空白,而且達到了世界同類產品先進水準。
曹黔華介紹,極地全地形車在出廠前就已經過嚴苛的低溫啟動測試。車輛停放在密閉的低溫啟動實驗室中,以零下55℃的低溫,持續對車體進行降溫,以保證車輛里外徹底凍透。48小時后,實驗室升溫再至零下41℃。此時對車輛進行啟動,測試車輛的低溫啟動情況。
12月5日,極地車駛離雪龍號科考船向中山站進發。圖為極地車滿載科考裝備通過南極暗冰隙。北京時間當日凌晨5點,極地車順利抵達中山站。(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供圖)
但即便車輛能夠在低溫環境下運行,也不意味著這樣的車輛能夠在南極使用。曹黔華說,南極氣候酷寒、烈風、干燥,車輛進行長途運輸作業時,人體除了依靠厚重的防寒服保暖外,還需為科考隊員在駕駛室、乘員艙內提供一個御寒保暖的小氣候環境,保障科考隊員的安全。
為此,極地全地形車的車門也經過特殊設計,使用的是“軍用三叉鎖”。曹黔華介紹,這種設計類似于家中的防盜門——除了車門的側面有一個鎖口外,車門的上下兩側還各有一個鎖口,以此提升駕駛室的密封性、保暖性。
同時,后車廂增加獨立供暖加熱器,預備燃料作為備用制熱措施。即使是在空調系統失效的情況下,仍可為車輛上的人員供熱,大大提高了科考人員執行任務的安全性。
9.5噸大體格跋山涉水如覆平地
除了寒冷之外,南極大陸表面被冰雪覆蓋,幾乎沒有可供車輛行駛的道路。
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楊強告訴記者,極地全地形車機動性能好,對環境適應能力卓越,可適用于雪地、沙漠、灘涂、戈壁、山地、水域等各種復雜地形。
極地全地形車采用全時四驅的行駛方式——在液壓軸的連接下,車輛的動力可同時被分配至4條履帶上,履帶以相同的速度進行轉動,可為車輛行駛提供強有力的牽引,提升車輛在惡劣地形行駛時的附著力。
全車凈重9.5噸,滿載質量13.8噸。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最高時速可達60公里每小時,一次充滿燃料可續航500公里。
南極氣候寒冷、干燥,車輛進行長途運輸作業時,車艙需要提供一個御寒保暖的小氣候環境。圖為配備獨立供暖加熱器的乘員艙,獨立供暖設備可在空調系統失效情況下啟動應急供暖,大大提升了科考人員出行安全指數。(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供圖)
車輛最小轉彎半徑8米,可輕松翻上0.6米高的垂直障礙,直接跨越1.5米寬壕溝,哪怕在1.2米深的泥沼、淺灘上直接行使也不在話下。
車輛爬坡能力為31度,最大行駛側坡為17度,性能相當于一臺優秀越野車。即使是復雜地形上進行越野行駛,車輛的速度也可達每小時25公里。
該車可將科考隊員輕松送往目的地進行科學考察,從而縮短在途時間,改善隊員的野外工作條件,降低人員的疲勞程度和工作風險。
不僅如此,為完成在南極瀕海海域、冰蓋、陸地的探路工作,這款極地全地形車具有水陸兩棲的能力。
車輛的排氣口位于駕駛室頂部,下方的動力室為整體密閉結構。依靠履帶進行劃水,極地全地形車水中行進時速為每小時5公里。
注重環保排放標準達國際“o3”水平
為保護南極生態,極地全地形車在設計時充分融入了環保理念。
良好的保溫效果既可以確保科考人員生命安全,更能節約燃料保護環境。極地全地形車車門使用“軍用三叉鎖”技術,使車艙保溫效果達到設計標準。
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產品研究所副所長譚林全介紹,車輛配備了低排放發動機。車輛使用更為清潔高效的柴油作為燃料,其排放標準達到了國際“o3”水平,可減少汽車尾氣中顆粒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提升燃油的使用效率。
同時,車輛的驅動散熱系統,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對車輛的功率、發熱、排放等進行實時控制。并且車輛采用“靜壓驅動”技術,這種驅動方式較傳動驅動方式而言,功率的利用率更、更節能。
貴州制造終結南極科考無國產裝備的歷史
南極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是人類探索和認識自然的重要場所。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發展,南極已成為人類活動發展的新疆域和世界大國經略海洋的戰略要地自然環境、地緣區位以及國際政治屬性十分獨特。
實現南極科考裝備的國產化,對國家開展南極科考工作、維護國家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檢驗合格,即將交付使用的極地全地形車正駛出制造車間。
經過多方考察和評估,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最終選用貴州企業——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作為極地全地形車的研發單位。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認為,貴州憑借深厚的軍工技術積淀,無論是在技術水平,還是裝備性能和綜合性價比方面,都能夠勝任極地全地形車的研發工作。
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在研制極地全地形車前,已在全地形、水陸兩用多功能車研發方面,擁有7年多的成熟研發經驗。正是在這些原有車型的成熟技術基礎上,極地全地形車才在南極科考裝備的國產自主研發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同時,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也為極地全地形車的研發,提供了詳盡的技術指導。中心研究員不僅介紹了南極的天氣、地形、科考任務以及可能遇到的危險,還親自對極地全地形車進行試駕、試乘,保證該車能夠真正適用于南極大陸。
從研制到裝配,極地全地形車遠赴南極工作,足以證明貴州有能力承擔研制南極科考裝備的國產化的重任。“貴州制造”也為我國的自主研發之路,邁出了堅定的一步。(記者張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