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要求,主動適應新常態,努力應對新挑戰,積極化解經濟下行壓力,全州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繼續保持高位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向好、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發展條件不斷改善,支撐能力持續增強、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但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傳統支柱產業支撐不足,新興產業貢獻不多,財稅增收壓力加大等。各級各部門要針對這些困難和問題,精準分析、精準施策、精準發力,進一步研究管用、實用、過硬措施,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確保“十二五”圓滿收官。
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對標對表找差距定措施,迅速掀起項目建設新熱潮,狠抓實體經濟,加大對核心企業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目標調度,堅持目標導向穩增長。要創新融資和招商引資模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堅持創新驅動穩增長。要圍繞中央、省、州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出臺的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臺賬,強化督查、精準調度,堅持馬上就辦的作風穩增長。
會議強調,各級各部門要把產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堅持發展好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民族特色產業等。要將發展裝備制造業作為黔東南新興戰略產業來抓,貫徹落實好《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堅持積聚、積群、高端發展,充分發揮整機龍頭帶動作用,重視依托國內外高端制造業的配套關系,兼并重組優勢資產資源,補齊產業鏈條。要大力抓好民族特色產業,尤其是要將苗鄉侗寨米酒產業作為全州打造“五張名片”特色產業的重點來抓,建立健全強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大力挖掘民族特色產業的文化因子,始終把質量和安全作為產業發展根本,堅持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品牌打造、融合發展”的方式推進落實,確保民族特色產業良性發展。要加快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及時撥付州級產業專項發展資金,不斷總結完善產業資金的管理使用經驗,創新操作模式,充分發揮產業資金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撬動作用。
會議還研究通過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消費的若干措施》等其他有關事項。(州政府辦秘書三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