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老人家,這是你的養老金,3個月一共210元,你拿好了,想吃糖想吃水果就有錢買了。”“老伯,你子女從外面寄來的錢,你不方便去鎮上取的話可以拿卡來我們幫你刷下POS機,就可以直接給你錢了。”5月17日,在岑鞏縣水尾鎮臘巖村一戶農家門口,該村的村委會主任張永捌和第一書記周興幫拿著農村信用合作社提供的POS機一邊為村民刷卡取錢,一邊跟圍著的百姓拉家常話叮囑。
“我們這些老人家,年紀大眼睛花腿腳又不好,去鎮上太費力了,要不是他們今天來,我都不知道國家給了我這么多錢。現在的政策真好啊!”領到1000元房屋維修金的92歲老人吳有娣捏著錢激動得眼角濕潤。
臘巖村張永捌主任為方便邊遠山區老百姓領取養老金,攜帶農村信用社POS機正在為老百姓刷卡,并支付現金
而這樣的情景,僅僅是水尾鎮鎮、村干部為切實做到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奇招”頻出的一個縮影。
水尾鎮地處岑鞏縣東北部,下轄8個村,有181個村民小組,每個村組之間相隔甚遠,農村群眾特別是上了年紀的留守老人,交通出行不便,大多數老人一年到頭都難得去鎮上一次,更勿論自己辦理繳納合作醫療、養老保險、取養老金等與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
李毛田組吳有娣領取1000元房屋維修金
為解決這一問題,方便邊遠山區百姓辦事,該鎮黨委政府積極構建鎮、村兩級便民服務平臺和窗口,動員鎮、村干部靜下心沉下身走訪入戶為民辦實事,還擬將派駐8名專職扶貧特派員脫產駐村,切實地服務群眾帶動發展。于是,近段時間,時常會看見一些背著印有“為人民服務”書包的人們行走在各村的村組公路田間小道上,該鎮干部們紛紛登門遍訪貧困戶,在村或農戶家中就地辦公,一些難題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解決。
據了解,自該鎮今年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及暖心秘書代辦服務以來,走訪群眾已達4000余人次,駐村干部們通過召開村級會議、進農戶聽取民意,共收集各類意見建議100余條,解決實際困難70余項,其中,不少困難群眾通過黨員干部“一對一”幫扶、五保戶、低保戶等途徑得到幫扶。(彭圓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