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縣政協幫扶貧困村紀實
本網訊 (楊宏權 記者 李浩)“奏響扶貧攻堅曲,堅決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絕不讓一個民族掉隊、一個貧困戶吃不上飯、一個人落伍。”丹寨縣政協副主席陳方艷說。
訪民情 辦實事
丹寨縣政協機關堅持把履職為民作為為官之重任,始終履行走群眾路線,把關注民生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深入到農村幫扶工作中去。通過下鄉入村,詳細了解幫扶聯系的貧困戶村的基本情況,一同與貧困戶分析致貧的原因,仔細與百姓商討脫貧思路,認真把脈問診脫貧致富的對策,使幫扶的思路與措施與民同知同享。
近幾年來,縣政協不斷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據統計,為甲腳村、老冬村、白元村、南皋二小等幫扶聯系村、學校辦實事92件,解決幫扶資金525.66萬元;并協調建設項目36個,協調資金達1.17億元。
2015年6月8日這一天,丹寨縣遭受特大暴雨,其中南皋鄉、興仁鎮受災較為嚴重,鄉鎮村里道路垮塌、斷水斷電、農田、莊稼地被淹,在面對如此災難,及恢復重建工作的艱難下,縣政協主要領導立即率隊奔赴災區了解災情,同時還呼吁全縣的非公經濟企業人士伸出援助手獻愛心為災區捐款贈物,共計送去了25萬元的救災物質和生活必需品,及時解決了災區的燃眉之急。
創新謀致富
發展經濟,促民增收才是硬道理。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摸清農村致貧底細,開拓百姓致富膽識,引領群眾踏上致富的征程,不落下一個貧困戶一個人,結合實情,實現村集經濟、農戶增收雙贏目標。
大膽引領群眾走創新致富之路,讓廣大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深刻認識到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實實在在看到領導幫扶的用心。
甲腳村,即將建民族文化旅游體驗園,主要經營以非遺文化與民族特色歌舞表演、民族特色體育競技等為主,帶動鄉村旅游發展,計劃投資300萬元,現已完成建設土地流轉26畝;以及計劃投資60萬元建優質米加工廠,已完成用地硬化和廠房設備購置。項目建成后,可以年加工40萬斤稻谷,采取承包方式經營,經營利潤其中的三分之一用于村公益事業。
智力支邊 增技增收
2015年黔東南州智力支邊工作會議在丹寨縣召開,縣政協積極爭取州智力支邊辦、縣農業局的支持,下鄉進村推廣實施優質水稻、玉米產業等種植技術。
文化素質是促農增收的關鍵。縣政協與縣敬老愛老協會合作抓好農村婦女素質的提升,舉辦8期農村婦女文化素質提高班,培訓農村婦女240人,并選送28名農村婦女干部到北京、廣州、河南、貴陽等進行學習。
委員聯系群眾 回報社會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扶貧濟困、回報社會”丹寨縣政協委員積極通過開展“機關聯系委員,委員聯系群眾”活動,為廣泛帶動廣大委員履職,積極貢獻社會搭建平臺。全縣的企業委員還積極參加到全縣的“手挽手.一幫一”結對幫扶貧困戶,形成親密幫扶一家人,為實現2018年全縣整體基本上脫貧目標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截至2015年底,縣政協廣泛帶動全縣的各界經濟人士捐助農村基礎建設、助學、救災物質折款達80余萬元。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際,也是“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同時也是吹響了扶貧攻堅戰沖鋒號角決戰時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