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李浩 攝影報道)6月15日上午,丹寨縣境內依稀下著小雨,天空中云霧繚繞仿若仙境。參加“百名社長總編看大美黔東南”活動的一百多名社長總編走進云上丹寨卡拉村,深入采訪這里古老傳統手工編織的鳥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錦雞舞》等。
“鳥籠是怎樣生產的”、“目前一天能生產多少個”、“一年銷售多少個,收入又是多少”,當日上午,剛到達“鳥籠編織藝術之鄉”卡拉村村支書王玉和家門口時,社長總編們被眼前的鳥籠所吸引住。
還沒等主人家介紹,就主動問起鳥籠的生產、銷售、收入等問題,并及時將所了解的問題寫在了采訪本上,“‘支部+合作社+農戶’和‘支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生產鳥籠,使之成為了卡拉村的‘金飯碗’”來自重慶江津日報社的編輯龍春梅說,這是非常值得借鑒的一種致富路。“卡拉村這些好的經驗做法我們那邊也是可以借鑒的,回去之后一定要在我們江津好好宣傳下”龍春梅說。
在現場,來自新疆伊犁日報社副總編沙吾來提也對鳥籠很感興趣。在得知鳥籠才幾十塊錢的情況下,他掏錢買下一個鳥籠。“帶回新疆給同事和朋友看一看。”沙吾來提說。
在看見沙吾來提買下鳥籠,龍春梅也花費幾十元買下一個鳥籠。她告訴記者,自己并不喜歡養鳥,但鳥籠十分有特色,所以決定買下一個回家做紀念。
在隨后觀看的演出中,丹寨縣先后推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錦雞舞》,還有剛剛榮獲黔東南州第十一屆文藝匯演器樂類比賽一等獎的《苗寨》,更有貴州著名作詞家玉鐲兒老師現身,與大家同唱她創作的《我在貴州等你》歌曲,將現場推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當日在觀看演出過程中突降大雨,可演員精彩的演出吸引著各位社長總編不忍離去,在堅持看完演出后,各位社長總編才跑到涼亭避雨。
“每一個節目都具有民族特色,苗族多才多藝的姑娘和小伙子們用歌舞、器樂傳遞熱情、表達深情,讓異鄉的游客感受到了苗族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新聞傳媒中心總編室主任保永琴對丹寨精彩演出的評價,她表示,以后有機會,一定還要深入丹寨進行采訪。
當日,百名社長總編還走進黎平縣肇興侗寨進行采風,下一步他們還將深入錦屏、鎮遠等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