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9月30日,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中國民族博物館、河北博物院、貴州省丹寨縣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千年窩妥——丹寨苗族蠟染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幕。本次展覽是“千年窩妥”走出京城全國巡展的第一站,再一次向省外觀眾展示了丹寨形象,推廣了丹寨民族文化旅游。
國家民委文宣司副巡視員任烏晶,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副主席張繼焦,國際博協副主席、中國博協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安來順,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韋榮慧,貴州民族文化宮副主任李永華,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副廳長丁輝,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原河北省政協社會與法制委主任、現河北省炎黃蚩三祖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寬,黔東南州政協副主席、丹寨縣委書記袁尚勇等出席了開幕式。河北日報、河北電視臺等十多家媒體記者到現場采訪報道。
“丹寨集市”.
錦雞舞表演
開幕式上,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黔東南州政協副主席、丹寨縣委書記袁尚勇分別致辭;貴州民族文化宮副主任李永華向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授“巡展牌”,張立方向時尚北京組委會秘書長龐瑞東授“巡展牌”;國際博協副主席、中國博協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安來順宣布展覽開幕。開幕式由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主持。
開幕式結束后,與會領導嘉賓與丹寨縣非遺技藝傳承人進行了合影留念,并參觀了展覽。開幕式前還舉行了錦雞舞表演和丹寨縣旅游推介會。
在苗語中,“窩”者,衣也;“妥”者,蠟染也。“千年窩妥”便是苗族人傳承千年的蠟染衣服。千年窩妥,隨著苗族先人北進、南下和西遷,承載著亙古不變的鳥圖騰文化,從遠古一路走來,從傳統走向時尚,走向了現代生活。在關心和熱愛苗族文化的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她變成了一臺精美而富有韻味的展覽。
開幕式前的錦雞舞表演
蠟染制作現場
本次展覽以一件苗族“窩妥”為線索,時間為9月30日至10月24日,共展出中國民族博物館征集的80余件傳承人代表作品以及近百件融合現代時尚元素設計的蠟染文創產品,比較全面地向觀眾展示了丹寨苗族蠟染文化藝術和創意設計水平以及千年窩妥的古韻今風,以此追溯和感知苗族人悲壯而輝煌的發展印記。
本次展覽重點展出珍貴的《百苗圖》實物。這是一幅長80米、寬0.8米的大型蠟染工藝美術作品,由貴州丹寨寧航蠟染有限公司策劃并組織本企業的27位苗族畫娘,于2014年耗時100天,采用國家級“非遺”苗族蠟染技藝的方法創作完成。作品再現了民族典籍《百苗圖》,由82幅畫面組成,匯集了540個具有代表性的苗族等民族人物形象,生動展現了貴州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等等民族農耕勞作、生產生活的場景。
活動期間,10月1日2日上午11:00、下午:16:00分別在河北博物院北廣場、北國商城、人民廣場進行快閃。9月30日至10月2日每天上午10:10和下午15:00,舉行錦雞舞等苗族歌舞表演,讓河北觀眾可以現場觀賞到丹寨的民族歌舞盛宴。整個展覽期間,丹寨“市集”也搬到現場,十余家丹寨縣特色產品企業以及非遺傳承人參展,觀眾可以現場品嘗米豆腐、酸蘿卜等貴州當地特色小吃,還可以采購木姜子、折耳根、有機硒米、茶以及銀飾、蠟染、苗繡等特色產品。(丹寨縣委外宣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