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丹寨縣苗族蠟染有著內容和形式高度統一的特點,從蠟染的紋樣圖案的分類上,主要可分為八大類:蝴蝶紋、魚鳥紋、蜈蚣紋、龍紋、馬蹄紋、旋渦紋、梨花紋、銅鼓紋。自從2006年6月丹寨蠟染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丹寨深度挖掘苗族刺繡文化,形成“公司+農戶+基地”的產業富民發展寶貝,并注重苗族刺繡人才的培養和品牌的建設,使民族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助推苗族刺繡大跨步發展。
以人為本,實施人才發展戰略。大力選拔和培育苗族刺繡傳承人,建立苗族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教育“錦繡計劃”基地,做好苗族刺繡傳承人申報工作,積極培養苗族刺繡人才,先后完成3000余名婦女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部分婦女實現了自主創業,還有部分婦女選擇忙時務農,閑時上班。至今當地排調、揚武一帶尚廣泛傳承蠟染技藝,藝人輩出。
以產興業,加快品牌建設力度。立足培育產業發展增長為切入點,從織布到印染均為純手工技藝,圖案精致古樸,以鳥為尊,著力在優化產業和創新品牌提檔升位上下功夫,并借助在淘寶、京東都能找到丹寨縣的蠟染,企業也成立專門的網店,擴大銷售渠道,注重商標的保護,加快苗族刺繡文化品牌的開發和建設力度,當前網絡銷售已經占到了企業整個銷售量的百分之八十。目前,丹寨縣蠟染、刺繡特色手工企業22家,專業合作社7個,民族手工作坊4個,帶動當地3000多余名婦女就業,全縣特色手工產業產值達1600萬元左右。
以演為媒,展現非遺文化風采。進一步挖掘苗族刺繡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并借助表演民俗文化展演環節中的苗繡環節,以織、紡、繡、染的形式,演繹亮麗苗繡手工制作發展流程,生動展示丹寨豐富多彩、悠久燦爛的民族刺繡文化藝術。曾多次到國內外表演和有關博物館進行巡展,向社會各界展示藏在大山深處的古老絕技,走進美術研究的藝術殿堂,走向城市,成為最時髦的服飾材料,走向全世界,成為屬于全人類的藝術瑰寶,被譽為“東方第一染”的美名。(楊新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