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迎接我國十三五開局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到來,中國最大的革寨——貴州省黃平縣楓香寨從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五舉行為期5天新春蘆笙節集會,來自美國、意大利、日本、北京、上海、香港、昆明、河南等地民族文化研究專家和全國一些知名的新聞記者云集到這里,與當地3萬余革家群眾一起,共同品賞了這個具有革家數千年傳統習俗“踩親大餐”。
黃平縣楓香寨革家蘆笙節會場
“看:那姑娘長得與我的兒子十分般配!”
楓香寨是全國最大的革家村落,全寨共有800多同一宗族的農戶,人口達3萬多人。楓香寨春節蘆笙節,也稱“踩親節”,分別為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五和元宵節的十五至十八舉行,會場設于村寨旁邊的空曠場地上。楓香寨氏族的習俗規定,每年新春之時,陽光普照大地,萬物復蘇,舉行這樣的蘆笙節,是祈望國民風調雨順,人畜興旺,五谷豐登。“踩親節”開節之日,由“盎更”(掌管蘆笙的最高自然領袖)牽頭,先到祖東家給祖鼓拜年后,并帶領眾多蘆笙手到蘆笙坪(場),助手首先在蘆笙坪中間插上一棵高6尺左右的櫻桃樹,燒香焚燭舉行儀式,“盎更”便沿著順時針方向自東向西吹笙起舞一周后,才宣布蘆笙節正式開始。據考證,這棵樹象征商朝時期的一個“奏”字,如甲骨文。
革家蘆笙節前給祖鼓拜年儀式
”奏”,即奏舞。傳說革家早在商代已有吹笙起舞的習俗,所以他們在春節舉行蘆笙集會,也是一個紀念先祖的節日。
革家以肢體語言來溝通愛情的“踩親舞”
“踩親舞”開場后,在蘆笙坪上吹笙跳舞的后生,幾十人圍成一個或數個大圓圈,各自為陣地吹笙演舞。每對吹笙的青年男子身后都有2~6人不等的外姓氏族姑娘跟著踩跳蘆笙,并通過蘆笙舞節奏的踏跳傳遞感情。在吹笙踩舞中,若前面吹笙的后生中意身后跟著步舞的姑娘,就有意地輕踩一下她的腳尖。通過這種示愛的探試,如果姑娘不愿接受后生的愛意,就佯裝不知。若她喜歡上了這位吹笙跳舞者,就用手輕輕在他背上拍打一下。在笙舞中,隨著男女之間的踩腳捶背這種無聲的愛意越加熱烈,他們就雙雙離開蘆笙場,帶著初戀的羞澀感,來到寨頭村邊互吐衷腸。雖然這些少男少女們從小都被父母給定有“娃娃親”,但在蘆笙節的“踩親”活動中,革家少男少女談情說愛是不受任何禮拘的和“娃娃親”一方管束的。
各路媒體來聚集
在集會期間,中老年人、婦女們都要到蘆笙場上來觀察并評價這些男女青年,尤其注重姑娘服飾,看誰的蠟染、刺繡工藝藝術精致,就想方設法為自己的兒女選擇和撮合如意對象。可見,革家蘆笙節也是一場比美、審美,比勤勞、看富裕的大集會,以此來激勵人們來年更加努力耕作,種棉織布,挑花繡朵,把各自打扮得更漂亮。蘆笙場上除吹笙步舞外,有一部分人則以對歌方式傳遞愛情,主要是男女青年對唱。今年黃平縣楓香革寨舉行的這次春節蘆笙集會,除了舉行“踩蘆笙”和賽馬、斗雀等外,還融入了具有現代元素的籃球、廣場舞、街舞、流行歌曲等賽事,楓香寨并分組評出一、二、三等獎和鼓勵獎等。(廖尚剛/文、廖文清/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