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每年農歷二月二,在黃平縣境內的每個苗嶺山寨和苗戶人家都有過“祭橋節”的習俗。因為有了祭橋節的這一民俗活動,在苗家的房前,屋后,坡嶺山路,過溝跨河都有苗家人架的大大小小的木橋。這些橋把整個深藏在大山之中的苗寨連接起來,構成了一道道便利人們生產、生活的景觀。
據了解,谷隴鎮山坪村潘家平安風雨橋,已歷經300余年歷史,因為年久失修,在2015年通過一事一議項目,撥款18萬元,終于修繕完畢。這個深藏在大山之中的苗寨,在各級黨委政府的
領導和支持下,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依靠科學脫貧致富,遵紀守法、團結互助,建成鄉風文明、村寨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游客在橋頭留影
橋上休息
在橋上用餐
熱火朝天烹調飯菜
用餐
3月10日,來自縣境內、周邊縣市的300余戶潘氏家族的男女老少,絡繹不絕前來山坪村平安風雨橋舉行祭橋大活動。一大早,潘氏家族殺豬宰牛,把鮮血淋在橋上,然后把糯米、雞蛋、鴨蛋、米酒等貢品擺上。大家歡聚一堂,祭橋喝酒,鳴炮慶賀,載歌載舞,熱鬧非凡。過往行人也前來觀看,村民們熱情地向客人敬酒,活動現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苗家人民,以獨特的方式,過上自己的節日,許下自己祝愿,然后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開始一年的春耕生產。
農歷“二月二” 祭橋節,是黃平縣原生態文化的一大代表節慶,在當地苗族地區傳承了一千多年以上,從未間斷。苗族修橋祭橋,意在積德,旨在祈求橋神送子送福,希望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出行逢兇化吉;另一方面,通過祭橋等習俗活動,加強鄰里和睦相處、團結互助、共同進步。(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