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和劉延東副總理關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講話、批示以及第五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精神,3月17日,貴州省黃平縣《中國名鎮志·重安鎮志》正式啟動。
中國名鎮志工程是一項充分利用地方志的體裁,以傳承和搶救鄉土歷史文化,激發人們愛國愛鄉情懷的文化工程。編纂內容以歷史文化、民族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山水文化等為主。重安鎮是貴州省十大古鎮之一,位于黃平縣城與凱里市之間的清水江上游,古鎮沿江而建,聳入云端的金鳳、玉麟兩座名山懷抱其間,這里有被美國稱為“中國歷史五大發明之一”的江心千年水碾,有“中國橋梁博物館”之稱的三朝橋(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十里古峽10大景觀,還有濃郁的苗族和革家風情,等等。鎮上的水陸交通十分便利。三十年前,下游水運可達湖南、安徽和江浙一帶,古時是重安人“倒貨”下江南的暴富之路,因此素有“光腳下洪江(湖南),載銀回故鄉”的順口溜。
重安鎮早在元朝憲宗年間(1253),朝庭就在這里設置了長官司,后來又增設守御千戶所等。為了將重安古鎮的歷史文化挖掘整理和編纂成志,讓全國進一步解讀這座集歷史、民族、農耕、餐飲、風光文化和江、浙、閩、川等地商賈遺風于一體的古鎮,黔東南州決定將重安鎮列入2015年中國名鎮志文化編纂工程。重安鎮黨委和政府通過兩個多月的籌備,在成立以縣、鎮領導、專家和當地教師、社會賢達等組成編纂委員會在基礎上,于3月17日召開的編纂啟動會議,黃平縣有關部門負責人和重安鎮20多個土著村落的自然領袖、寨老以及重安街道“老民居”應邀出席。會上,史志專家潘世仁就名鎮志編寫的體例和要求進行了講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永龍就古鎮文化的搜集整理等進行了安排。中共黃平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朝興到會作了指示,他說重安鎮文化底蘊厚重,鎮黨委、政府要在加強領導和調度中,將編纂任務明確到人,多方面征集和搜集文化素材,以圖文并茂的反映形式,使重安鎮志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佳志。會上,與會人員還就志稿的篇目設置、入志內容、編寫體例、圖片要求等進行了商榷、補充和修改。(廖尚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