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縣政協委員沈有仁帶領群眾刨土種藥奔富路小記
本網訊 在貴州黃平縣野洞河鎮的藥農中,一談到種植藥材致富的話題,人們不禁還要笑談老農楊光忠前些年試種藥材后,一雙抖得不聽使喚的大手在首次數著0.35萬元的分紅時,不好意思對在場人說“從來沒有見到這么多錢”的場景。
過去到過野洞河鎮的人們,現在如再次來到這里就會發現,往年那些坡坡嶺嶺土地的低產作物已經不見了,取代的是連片豐產高效的藥材基地。這些作為大健康產業的“藥引子”,通過一份份訂單,在進入了繁華都市制藥企業和藥柜的同時,也給野洞河鎮的4000多村民開創出一條條生財“藥路”。群眾從黑土地上發起“藥財”并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這與黃平縣政協委員沈有仁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
今年57歲的沈有仁在野洞河鎮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既是仁里村黨支部書記,又是野洞河鎮前胡協會的支書。野洞河鎮前胡協會成立于2010年,主要從事前胡、太子參、元胡等中藥材種植和經營,并以“內外連結、以藥帶農、流轉資源、共同致富”為宗旨,抓好地方或跨地區藥材產業建設,把一大批村組干部、致富帶頭人、產業大戶和致富能人動員加入到藥業種植行列,同時還組織農戶以土地入股形式參與和分享大健康的“前瑞”利益。通過“藥路”的牽引,不斷帶動了“藥路”的延伸,使野洞河大健康原料生產面積在短短幾年間就做大做強起來。到2015年,野洞河前胡協會就實現產值達1000多萬元,當地5720余戶農民因此也發上了“藥財”,使藥材產業很快就成為黃平縣遠近聞名的藥業種植集團。
野洞河藥材產業能有如此迅速壯大的規模,身為縣政協委員的沈有仁同志此前可在這方面花了不少心血。記得2012年,前胡協會申請成立中共黨支部,沈有仁被推選兼任支書時的就任表態:“既然大家信任地把我選到協會上來任支書,要我干就要請大家一起大膽地做,只有這樣才不會讓群眾失望,農民才有出路!”會后,他與協會的主要同志通過研究,決定把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功能充分發揮起來。雖然說黨建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怎樣從黨建來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沈有仁首先按照協會章程和發展綱要,在協會里給每名黨員明確服務職責,按照“入會自愿、退會自由、利益共享、互促互進”的原則,成立了5個不同職能的黨小組,制定了《前胡協會會員管理制度》《前胡協會黨支部工作制度》《前胡協會黨員會員幫扶制度》等規章,使協會的服務功能逐漸健全和發揮作用。在指導藥農生產中,沈有仁與協會支部班子加強市場預測和摸好市場“鼻子”,重點為農民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把增加會員收入作為中心任務和最終目的,并從黨員隊伍中精心挑選出懂藥材種植技術、生產管理和市場營銷的“金種子”組合,規定了5個黨小組的幫扶內容。如負責種植、生產和技術的3個黨小組成員,根據各自所在片區情況分別負責的藥材種植技術指導,而市場銷售的2個黨小組的成員負責藥材市場的運作和聯系。通過技術引導、產品銷售、信息服務等,在適時為會員和農戶搭建產業服務平臺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加強藥農的技能培訓和創業指導,進一步增強農民的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不但提高藥農闖市場、搞經營的能力,而且還保障了藥農的種植及銷售風險,解決了藥農的后顧之憂。
為推行示范基地建設,在示范帶動上形成整體推進的良好態勢,沈有仁與協會理事長張簡榮通過反復研究,決定以本地的產業基地為依托,把全村產業骨干聚集起來,按照統一規劃產業用地、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扶持政策等措施,把產業基地建設成為一村一品的示范點,以此帶動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由于協作措施有力,黨員示范工程取得子明顯的成效,使野洞河前胡協會早在2012年就被評為“地區級示范合作社”,獲得了中國科協和國家財政部的表彰。為了將藥材種植產業向更寬更遠的山地發展,2013年,沈有仁又為協會注冊了“貴州金草海藥材發展有限公司”,并擔任公司副總。他通過多次外調和考察,在本地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還分別到遵義正安縣、畢節金沙縣等開辟藥材示范種植基地近600畝。使縣內外的種植面積達到了0.65萬畝的規模。同時,協會還與貴州省中藥材研究院共同實施《百花前胡種植資源開發研究》課題,并爭取到2000畝省級扶持前胡藥材項目資金,并用這些資金對口補貼前胡的種植戶。此后,協會為盡快把示范帶動融入“大健康”幫扶內容,前胡協會黨支部又實行了黨員與會員帶小戶、帶散戶和幫助困難戶發展的聯戶幫扶機制,以開展“學會一門實用技術,領辦一個示范基地,扶持一批群眾,帶動一方發展”的“四個一”工程。采取“結對幫扶”、“三培雙帶”的管理模式后,使藥材在生產和銷售逐漸形成產業鏈,此后還步入電商化“外嫁”格局。特別是2015年年底,黃平縣全面啟動電子商務后,協會支部積極搶抓農村電商的機遇,動員有文化知識的青年黨員加入農村淘寶合伙人隊伍,并將本地優質的藥材通過農村淘寶渠道源源不斷發往全國各地,從而開創了野洞河中藥材線上下單的新局面。群眾通過“藥路”指引,季度的經濟收入遠比過去的常規“四季作業”翻了幾番。那些從來沒有在藥材上“試過手”的農戶,通過入會參與種植后,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均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如仁里村村民羅祖琴用3畝土地種植元胡,僅一個在季度就從協會里直接領到了1.5萬多元的結算分紅。這對一直沿襲起早貪黑勞作的羅祖琴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
由于野洞河鎮的藥材均選自無公害、沒有任何工業污染的高山坡地種植,加上具有多種疾病的可治性特點,深受外地醫藥加工企業的青睞。這如沈有仁自豪地給我們介紹的那樣:“現在,外來藥商只要看到是野洞河牌子的藥材,他們驗都不驗貨就直接收購。”正因為如此,目前已有安徽、河北、四川、廣西等藥商紛紛發單前來訂貨或親自登門搶貨,深怕晚一步就造成再等一年的遺憾。(廖尚剛 楊通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