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老人家講雷雨發莊稼,這幾天下雨,恰恰好種植鉤藤。”劍河縣太擁鎮久大村的梁章益領到了3000株鉤藤苗木,高興的說。
年初,太擁鎮實施的鉤藤種植面積為2500畝。為確保該項目能夠順利實施,太擁鎮積極的對該項目進行了安排部署。2015年底就要求項目實施農戶開展了煉山打坑等前期工作,太擁鎮在落實苗木供應商后,積極的與供應商協調,及時的把苗木發放到了種植戶手中。
3月18日,太擁鎮已在久大村發放鉤藤苗木31500株。覆蓋50戶190人,其中貧困戶40戶,貧困人口156人。“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太擁鎮固有的特征,人均耕地僅有0.6畝,要想實現小康社會,僅僅依靠傳統的水稻和玉米種植是不可能的,我們都盼著鉤藤帶領我們脫貧奔小康。”太擁鎮久大村村支書周文湖向筆者介紹到。
農戶領取鉤藤苗木
據介紹,太擁鎮屬于一類貧困鄉鎮,為加快太擁鎮減貧脫困步伐,提早踏入小康社會,2015年太擁鎮積極的向上級部門爭取到了扶貧產業(鉤藤)項目,項目總投資150萬元,該項目于2015年冬開始實施。近日,太擁鎮陸續的把鉤藤苗木發放到了實施鉤藤種植的村寨。
由于鉤藤種植農戶文化總體水平不高,對于鉤藤種植的后續管理存在盲區,有的種植戶甚至在植苗后一概不管。因此,鎮領導將結合實際,利用發放苗木、趕集日、召開村干大會等時機對群眾開展了鉤藤種植技術的宣傳,確保實施的產業化項目能夠真正產生效益、能夠增加群眾經濟收入、能夠擺脫貧困現狀。(吳亦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