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6月20日,錦屏縣人民政府與清華大學法學院在錦屏文書特藏館開展錦屏文書搶救保護及研究利用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借外力加快錦屏文書搶救保護工作,保住這一文化瑰寶。
當日,雙方代表在簽約儀式上簽訂了合作協議書,并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學科研基地”、“清華大學法學院習慣法研究中心錦屏工作站”牌匾揭牌。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學科研基地”、“清華大學法學院習慣法研究中心錦屏工作站”牌匾揭牌
錦屏文書指以貴州省錦屏縣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區苗、侗人民長期從事以農林生產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及其生存、發展的社會關系歷史面貌的原始記錄,是這一地區明清時期地方經濟、社會生活的縮影。錦屏文書包括山林、田、地、房屋、宅基地、水塘、菜園權屬買賣,財產析分及傳承,山林經營、糾紛調解,鄉規民約,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民俗文化記錄,家乘族譜,古籍及信函書札等。
民間傳承至今的錦屏文書約有30萬件,多年來,錦屏積極開展對錦屏文書和清水江木商文化的搶救和保護工作,目前已征集錦屏文書6萬多件。2010年3月,錦屏文書入選第三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錦屏文書被稱為與徽州文書、故宮明清檔案比肩的“三大文書”之一。(王瑞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