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雷山縣充分利用山地與生態資源等優勢,緊緊圍繞“6個10萬”綠色生態現代農業工程建設,采取多項措施,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特色養殖業不斷向新型的、生態的、高效的優勢方向發展,給該縣傳統畜牧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農戶增收和脫貧致富的一個新亮點。
因地制宜,積極做好發展規劃編制
結合特色養殖種類、生存需求、自然環境條件等因素以及市場需求,縣畜牧漁業技術部門和鄉鎮因地制宜先后編制了黑毛豬產業、野豬養殖、竹鼠養殖、娃娃魚養殖、林下養雞、小香羊、稻田養魚等特色養殖發展規劃。初步形成了以大塘、望豐、丹江、郞德、西江、方祥等鄉(鎮)為重點,發展黑毛豬養殖,輻射帶動全縣發展黑毛豬養殖產業;以永樂、達地、西江、大塘等草山資源豐富的鄉(鎮)為重點,發展牛、羊等草食家畜養殖;以方祥、丹江、西江、達地等鄉(鎮)為重點,形成林下養雞產業帶;以方祥、西江、大塘、永樂等鄉(鎮)為中心,發展野豬、娃娃魚、竹鼠、梅花鹿等種養殖,形成特色養殖產業帶,使該縣畜牧養殖不斷提檔升位。
加強管理,狠抓技術培訓
為加強養殖技術人才培養,使全縣養殖業向科學化方向發展,2013年以來先后舉辦養羊業專業戶技能培訓、黑毛香豬飼養管理與疫病防治培訓、林下養雞培訓、雨露計劃“基層組織負責人和致富帶頭人”專題培訓班等20余次,3500余次,投入培訓經費近40萬元。外出學習參觀人數達200人次以上,參觀養殖場23個。同時,在培訓中還邀請省、州專家和組建農民專家講師團,采用雙語(漢語、苗語)模式,利用多媒體對學員進行培訓。
抓資金落實,強項目實效
2013年以來,雷山縣共爭取到畜牧漁業發展資金1740余萬元,按照“先建后補”的政策扶持模式,2015年未已經完成投入1450余萬元。通過投入,雷山現有黑毛香豬原種場2個,有年出欄香豬300頭以上的適度規模場44個,年出欄香豬150頭以上的家庭農場254個,有肉產品加工企業5家;有香豬養豬專業合作社4家;香豬產品有效注冊商標4個。全縣“6個10萬”稻魚工程實施面積達到68784畝,(其中示范面積1041畝,推廣面積13419畝),投入財政扶貧專項資金490萬元, 新建特色稻魚類合作社5個,魚種繁殖場6個,水產品產量完成1218噸。
抓示范,強亮點
在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雷山縣以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為抓手,突出地抓好示范點的建設,堅持以示范帶動為目標,不斷強化產業發展,突出產業建設新亮點。3年來,抓出了一批黑毛豬養殖場建設示范點;發展了大塘鎮掌批、望豐鄉青山村等一批黑毛豬養殖產業示范村,提升了黑毛豬產地方祥鄉等知名度。拉動了其他特色產業的發展,竹鼠、養蜂、娃娃魚、野豬、石蛙、斗雞、稻田魚等特色養殖不斷發展壯大。(雷山縣政府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